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几拨刺骨的秋风伴着秋雨解气似的将院中树上仅存的几片树叶打包送走,没等董锵锵翻出冬衣,一场不大不小的冬雪又悄然而至,气温也在一夜之间骤然低了近10度,2002年最后一个月就在一片萧杀肃穆的白色和德国媒体“这是德国最冷的一个冬天”的广而告之中粉墨登场。
在汉诺威时董锵锵便已领教过德国冬天的漫长寒冷,但可能是因为没有BJ那么多的大风天,所以相比BJ的干冷,汉诺威表现出来的更多是一种秀气的湿冷。特里尔的纬度比汉诺威更低,又守着温润绵长的摩泽尔河,气温也就比汉诺威暖了不少,只有下过雪后,特里尔早晚的凉意才会更盛一些。
董锵锵本以为德国进入冬令时(通常是10月的最后一个周日)后老太太便会供暖,哪知从10月底直等到12月的第一周过完,皮卡的冬季轮胎换完整两个月,他屋里窗下的那排老式暖气片依然触手冰凉。他告诉老太太暖气坏了需要修理,没想到老太太却气定神闲地告诉他:全屋的集中供暖还没开始。
看着董锵锵一脸错愕,老太太笑着解释说,她自小便这样过冬,这种生活方式首先会减少燃油、天然气或树木类资源的浪费,也就更环保,第二会让人无法贪图室内的温暖,更多地选择户外,直接增加了人和自然的接触时间,加强了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还特别安慰他,他的房间虽大,但窗户用的都是三层玻璃,密封性好,热损失低,又住在二层,比一层暖和多了。
老太太的理论弄得董锵锵哭笑不得:就算德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特里尔比汉诺威暖和,毕竟还是北半球的冬天,眼瞅着没几天就是圣诞,天气越来越冷,正常供暖能造成多大浪费?有必要这么夸张么?以前的房东萨沙好像从没说过这种话。再说房间大的坏处之一便是冬天很容易冷,尤其是早上,起床成了考验意志力的唯一标准。除了早上,晚上从图书馆回来后,他也经常要继续读书到深夜,而太冷的房间是不利于学习的。
见董锵锵欲言又止,老太太带着歉意继续解释:差不多20年前,冬天的她都是用地下室的天然气取暖设施给整座别墅集中供暖,但后来因为别墅里常年就她一个人生活,最多再加上几只动物,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大部分时间待在有壁炉的厨房里这个习惯,而集中供暖也就越来越晚,有时甚至到次年的1月中才开始天天烧暖气。
老太太话里话外的伤感和孤独一下触到董锵锵心里最柔软的那部分:当曾经的阖家欢变成了孤家寡人,那种心冷恐怕不输身体所能感受到的冷。
他忽然想起年初时在医院里看见的老白。
董锵锵不知自己已在不知不觉中对老太太生出同理心,但他也大概明白了老太太不愿过早烧暖气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怕触景生情。
既然老太太不可能因他而改变习惯,那他也就识时务地放下坚持,选择用几句场面话结束尴尬的对话:“那什么,我还年轻,烧不烧还是按您的习惯来吧。”
便宜话好说,但冷和冻是要自己扛的,想到还有两个月就要参加考试,董锵锵不敢托大,在大学吃过晚饭后破天荒地没去图书馆看书,而是杀到德国电器超市Satur,准备给自己置办个“小太阳”、电暖气、电油汀之类的电器。
但让他诧异的是,电器超市里除了不卖空调外,也不卖这些国内喜闻乐见的取暖设备。
董锵锵郁闷了。
最后他听从杜蓝的建议,花了400欧,买了一个号称可以抗住零下20度低温的“狼爪”睡袋,睡了几次发现效果远超预期,而晚上在家看书时手冷的解决方桉也找到了:暖水袋和笔记本电脑的下方,暖气这事才算翻了篇儿。
不过屋里冷并不是他碰到的唯一问题,晚上熬夜看书还经常会过了22点就饿得前心贴后背甚至饿得睡不着觉,换作之前他会熘达到厨房给自己下碗面再卧个荷包蛋,但现在的他只能吃零食。时间长了,董锵锵也觉得索然无味,索性把生物钟改成22点睡觉。这样早起先顺手简单收拾一下院子,再绕着森林外沿的小路跑上一圈,顺便帮房东遛狗,等跑步回来吃过早餐,老太太通常也在菜地劳动完,他就给老太太读报纸或杂志,然后再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