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寡人没有怪罪先生,只是寡人觉得,与其在节流上下功夫,不如想办法开源。比如提高粮食产量、织布效率、冶铁速度等等。”赵括说道。羗
“臣明白了。”詹何拱手说道,也不做辩解。
这也符合这个时代名士的风范,我发现了问题会跟你说,但是你爱听不听,不听我也不会继续说。
“对了,虞信和乐毅在哪里?”赵括问道。
“在法家学院。”詹何伸手说道,很自觉的在前面引路。
“先生信仰之力研究的怎么样?寡人还等着靠它来提高我赵国的实力呢。”赵括一边走一边笑着说道。
“不瞒大王,还差最后一步,臣等没有任何头绪。”詹何拱手说道。
“不急,寡人有的是时间,卿慢慢研究。”赵括笑着说道。羗
三人一路交谈,两刻多钟后,终于抵达法家学院。
虞信和乐毅正带领邯郸学院近百名弟子在编订法律,除了法家弟子之外,其他诸子百家也都有人参与,力求公平公正,每一条法条都要再三审核。
“大王。”见到赵括进来,所有人连忙起身行礼。
“寡人只是过来看看,大家继续。”赵括挥手说道。
“大王,这是已经编订好的,这些是还在讨论的。”虞信捧着两堆文案走了过来。
“年前能修订好吗?”赵括问道。
“能,不会耽误明年试行的。”虞信说道。羗
赵括点了点头,认真阅读这些法条,有异议的地方就会开口询问虞信。
虽然有些地方赵括觉得完全不对,不过想到现在是战国,不对的是自己,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赵括在学院待了三天,没有回邯郸,而是和赵胜、刘平继续朝西而去。
先是到了武安,然后向北转到信都,到巨鹿,到沙丘,到武城,到高唐,最后才返回邯郸。
每到一个地方,赵括和赵胜都会和当地百姓进行交谈,了解当地风俗,大家心中的想法,有没有苛捐杂税,政策是否实施下来……
“这两个月下来,王叔有什么收获?”回邯郸的路上,赵括问道。
“大王有什么就直说吧,我都能接受。”赵胜苦笑道,他实在是猜不透赵括带着自己走访那么多地方到底是为了什么。羗
要说为了体恤民情,也不需要带着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