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司马师——对,是司马师,不是司马懿——在此时展现了其牛逼之处。他干了三年中护军,中护军除了掌握宫城外禁军之外,还有一个能提拔下级武官的权力。
司马师与他的两位前任不同,他的前前任蒋济卖官鬻爵只为捞钱,前任夏侯玄只提拔圈内人,拓宽人脉好进步,唯独司马师提拔了一批出身一般但都有真正军功的下属。
为什么要提拔这些人?因为他们敢打敢拼却没有地位的基础,他们的人生如果想要完成阶层跃迁,唯有依靠司马师,唯有依靠司马家!
于是,后来的《晋书·景帝纪》中有了这么一句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
政变前夜,深知第二日是先帝祭日的司马懿决定动手,与司马师、司马昭等人商议完成,做好布局。夜深后,司马懿派人查看两个儿子在做什么,结果司马昭在辗转反侧,而司马师鼾声如雷。
司马懿知道,即便自己已经年高七旬,但是司马家后事无忧,因为司马师有此能耐!他能悄然养死士三千,又能在政变前夜放心大睡,这就是该小心的地方小心,该大胆的地方大胆,大事必成。
次日,司马师的三千死士一个不少的冒了出来,没有惊动任何曹爽的眼线,在司马家完成了集合,司马懿更加安心。
然后,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司马懿亲自率领三千死士攻占武库,将原本没有铠甲、只有轻武器的死士武装起来,接着派司马师攻占司马门(皇宫入口),并立刻获得郭太后懿旨,给政变取得了至少名义上合理合法的依据。
此时的司马懿登高一呼,不少曹魏的三朝、四朝元老立刻站在了他这一边。但是,意外也还是有的,比如大司农桓范就夺了兵符逃出洛阳,并立刻建议曹爽利用虎符和皇帝在自己手上的优势,下诏命令各路兵马勤王,讨伐叛贼司马懿。
可是,曹爽却接受了侍中许允和尚书陈泰的劝降,拒绝了桓范的建议。曹爽为什么不听桓范建议讨伐司马懿,而选择束手就擒呢?
看演义和电视剧时始终不理解的一点就在这里:司马懿只有三千死士为基本盘,就算城里的老臣因为他的登高一呼全都跟他干了,可是那又如何?
皇帝和兵符都在,完全可以号令天下勤王。你一个洛阳城而已,禁军总共不超过六千(曹爽去高平陵肯定带走了一部分),加上三千死士也绝不可能过万。他曹爽能调动天下大军前来勤王……就算关中不算,那也依旧有数十万之多,仅仅离洛阳比较近的就有至少十万呢,完全可以反过来弄死司马懿。
可是,曹爽怂了。
他的理由是什么?最主要有两点:其一,司马懿一生从不弄险,这次既然动了,就必是有了万全之计。自己哪怕兵符在手,那些军队是否真会来和司马懿打,完全没准,搞不好来勤王的人第一个要杀的就是他曹爽。
这在曹爽看来完全是可能的,因为站在自己对面的人是司马懿。
其二,司马懿指着洛水,当着天下人的面承诺了,不会对曹爽赶尽杀绝。
这一条是后人读书观影时最觉得曹爽是个傻逼的,因为这样的大事你怎么可以因为人家一句承诺就相信呢?这不是脑子有毛病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