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朱棣捋了捋胡须,脸上尽是追忆之色
沉吟道:“我在睡梦之时,忽见我爹高皇帝,一时情难自已,他拍着我的肩对我说,大明如今四海升平,海禁之策可废,如此我大明才能更进一步。”
百官听完,嗤之以鼻,这天下谁不知道你是靖难夺位,你把高皇帝亲自培养的继承人赶了下去,至今生死不明,现在又大义凛然的说你梦到了高皇帝...
朱高炽脸色都绷不住了,虽然他们说的时候是随便找个理由,要是百官不信服再做其他打算,但你提皇爷爷是不是有点扯了。
好在百官此时还没从刚才的阴影中走出来,大家都不傻,竟没一人出班反对。但是没有演员这戏是唱不下去的。
蹇义出班道:“陛下,我大明沿海饱受倭寇之乱,苦其久矣,海禁之策正是防于此啊,怎可轻易废之,况且自您登基之后,还亲自下令加强海禁,政令如此朝令夕改,朝中上下恐是不能信服的。”
朱棣双眼如刀,紧盯着蹇义,寒声道:“你的意思是,我巍巍大明,就因为一个小小倭乱,便夹紧了尾巴,缩在家中不敢见人了,这海禁我还非开不可。”
朱棣继续道:“高皇帝还明示于我,说海中物产丰富,其中渔获甚至可以满足我整个大明百姓所需,朕听及此震惊不已,如今我大明天灾四起,饿殍遍地,若是可凭此养活我大明百姓,哪怕并没有如此夸张,也可大大减少朝廷压力。”
“况且,海禁若是放开,商贾也可出海贸易,渔民出海捕捞,这对我大明税收更是如虎添翼,岂不美哉,至于我曾加强了海禁,也是在朕不知情的情况下,若此事为真...”
朱棣顿了顿,肃声道:“朕愿下罪己诏!”
此言一出,百官惊骇,朱棣自小便是特别骄傲的人,除了他爹和大哥朱标之外,谁都不服,这才在朱元璋去世后,起兵靖难,自己做了皇帝。现在竟然会为了一个海禁之策主动要求罪己诏。
实在骇人听闻,这更加说明在朱棣眼里,这海禁的重要性。
蹇义见此情景,赶忙趁热打铁:“陛下若是如此,那臣也无话可说,但倭寇之乱仍是我朝大患,若不彻底肃清,后患无穷啊。”
朱棣面色平静,略一思付开口道:“蹇尚书所言不无道理,但诸位也不要忘了,今年正月之时倭寇三千余人进犯我大明浙江昌国卫千户所,大败而走,被杀和溺亡者不计其数,由此可见倭乱并非如尔等想象的那般可怕,只是我大明未曾腾出手荡平而已。”
百官之中有几人面露苦色,几度想要出班反对,但仍然下不了那个决心,属实是不敢啊,前车之鉴刚被拖出去,现在若是再找死,这位陛下绝不介意再多砍几个。他们在沿海都有自己各自的船队,以自己权限隐瞒下来毫无问题,每年走私所得盈利不菲,而且他们还暗中与那些倭寇有着约定,准时上供以求平安。
事已至此,再无转圜余地。胡广突然出班,这位当朝首辅此时满头银发,自上次辩败之后,精气神已不复往日那般抖擞。
缓缓开口道:“陛下,您所说并无实据,高祖皇帝托梦也无法查实,老臣并不知道您消息从何而来,可若是贸然打开海禁,沿海倭乱将会更加严重,届时我大明浙江到山东一线将会彻底暴露在他们眼中,沿海居民怕是还没等到陛下您所说的那般,便已死伤惨重,尸横遍野了,这对我大明百害而无一利啊。”
“虽说各地都有备倭军,陛下又如何保证他们能连战连捷,但倭寇在暗,我等在明,目前来看毫无优势。”
胡广话音刚落,百官之中本就对此有所抵触,眼见有人出头,纷纷出班熙熙攘攘的跪了一大片,全是支持他的。
朱棣眼看事情已经快成定局,这老头子突然出来捣乱,有些气急,偏偏他还位高权重,门生满天下,不可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