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几年时间,河沿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现在已经突破数亿元大关。
河沿村变了,李富民变了。省、市、县新闻单位采访团一批接一批奔赴河沿村,省市县党报、电视台、电台把李富民这个传奇人物炒得火热,人们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市里组织部门通过考核,决定破格提拔他为乡干部,并派人找他谈了话。然而,李富民却婉言拒绝了。是嫌官小了?还是另有所图?他遭到了别人的非议,闲言碎语成了势利人的饭后谈资和笑料。
月沉星移。李富民在河边仍然愁眉不展,他仰身躺在还带有余温的沙滩上,思绪萦萦绕绕,却总是离不开山后边的岭背村。
岭背村与河沿村相隔八里山路,可前几天却发生了一条轰动市县的新闻,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大明与村两委领导班子集体辞职,卷着被盖南下打工谋生去了。村里像捅了马蜂窝,县、乡领导心急如焚,一时别无良策。
岭背村坐落在五岭山区北麓的三县交界之地。村里人多地少,十年九旱,边界宗派宗族纠纷矛盾错综复杂,村里因械斗而献身的“烈士”便有二十余人。市、县政法机关为此事伤透脑筋,每年清明及干旱时节,县里便要调动大部分的警力来维稳。村里因械斗而判刑的“英雄好汉”便有七八个,这些“英雄好汉”及“烈士”家属的待遇优厚,却使村民的负担苦不堪言
岭背村有成文规定,凡因村里械斗而阵亡者,每人一次性补偿二十万元。被判刑坐牢的,每年补偿稻谷两千斤。
岭背村一无企业,二无公共积累,全靠人平集资,村民穷得叫苦不迭。有人告到省里市里,然而,谁也无法解决这土政策,而且上告者一旦暴露身份,便要遭到开除村籍、举家搬迁他乡之苦难。此情此景,谁听了不寒心,谁见了不心酸。
河沿村与岭背村,虽然是一岭相隔,步行只需一个小时,然而,两村差距却如天壤之别。李富民面对岭背村的困境早就于心不安了。当岭背村两委干部集体辞职的消息触碰到他的神经之后,他的心情犹如翻江倒海。
当县委组织部门找他谈话,准备破格提拔他的时候,他没有去考虑个人功名利禄,他想到了岭背村,他的大脑里萌发了一种新的意念。经过无数次的排列组合,终于定下了雄心壮志,他谢绝了组织对他的好意,推开了身边随手可坐的铁交椅,向砂仁乡党委政府寄交了请调报告,要求辞去河沿村党支部书记职务,到岭背村任党支部书记。
乡党高官赵建国看过报告后,喜之不尽,但面对岭背一个错综复杂的村,他还是诚心相劝:“富民啦,岭背可不能与河沿相比呀,这个老大难村。唉,我一说就头疼……”
“岭背的情况我也了如指掌,但我不信岭背村人就不可救药。”
李富民打断了赵书记的话。
“我组织召开一个党政联席会,研究一下,你回去再考虑考虑,如果考虑不成熟,报告还可以收回。”
“我已铁了心。”李富民认真严肃。回到家里,他开了个家庭会,然而,他闲话说了一大堆,却没有说出个子丑寅卯,秀英见状,开门见山:“你这是开的什么家庭会,是不是党组织马上要委你重任,你承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