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想起这一段历史。
林长生都有些无奈。
其实在他看来,历代变革之举,在王朝中后期,就算是亡羊补牢,也为时晚矣。
就比如二百年后的宗室子弟。
已经彻底失去了进取之心,大明的赡养制度,已经让诸王真的变成了一只只混吃等死,并且祸害“庄稼”、祸害百姓的猪。
让此刻的宗室子弟,去和那些传承多年,已经把控朝堂升迁之路的“仕族”去比?
怎么可能比得过?
但现在不一样!
……
“但现在不一样!”
同一时间,沈肃也摇头,
“陛下的担心,无非是担心藩王从军权,又挪到了权臣。”
朱棣轻轻点头,正是如此。
沈肃一笑,
“宗族就算变成权臣,那也是贴近皇族的权臣!”
“宗族与皇族,是天然性的同一战线,除非这宗族子弟,想自己上位,但这可能吗?不过是藩王之中的旁系,他一个人的权力再大,还能大得过皇权礼法、就一个血缘关系,就是深渊天堑,轮都轮不上他。”
“再者言:”
“身在朝堂,就是朝堂的规矩。陛下凭什么认为,眼下的这些藩王子弟,就能通过一次次的科举,将人家几百年的文人仕族压制住?”
沈肃果断摇头,“实际上,宗室一旦入仕,在以往的很长一段时间,还需要陛下在其中帮助,否则,这些进入官场的宗族子弟,只会被朝堂上的官员,玩的骨头渣子都不剩。”
“毕竟,科举取仕,可没有藩王的代代传承。”
“反而受限于宗室子弟的身份,他们每一个进入朝堂,势必要受到文官集团千百双眼睛的审查,单就这一点,恐怕也需要陛下给开后门不可。”
朱棣先是沉吟,继而缓缓点头。
实际上正是如此,他有些高估宗室子弟在科举之上、甚至是混迹官场的“能力”了。
而且,因为只是旁系,所以他们入朝为官,更要战战兢兢。
有时候,联系一下本家,恐怕也要被御史参上一本。
想到这里,朱棣也不免露出一缕笑意。
身居帝王,他不怕弱势一方,相反,帝王更亲近弱势一方。
而这,又是“平衡”之术。
“这只是你说的第一点,朕,认可你说的有那么一点道理。”
“倒是这岁俸……”
沈肃道:“该断则断,陛下默许诸藩科举,对于他们而言,又岂会不明白这是陛下给诸藩的一条坦途大道?难不成诸藩还真愿意,拿着岁俸,每天待在一个地方什么都干不了,哪里都去不了?”
“大不了换一个名头:这是陛下体察宗室子弟科举不易,所以抽取出来,为宗室子弟考科举所用。”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宗室不会不明白。”
此时,道衍也不由得抚掌,“不错,科举选仕,确实如同治水之法,堵不如疏,开了一个疏的口子。”
“而此法,在老臣看来,其实也解决了不止一个弊端。”
“甚至于这四个弊端,都有一定程度的解决!”
伴随着道衍的声音,朱棣才恍然过来。
第一条,岁俸问题,诸藩可以参与科举选仕,刚才的措施,已经完美解决。
第二条,藩王不事生产,只是消耗。科举也解决了一半。
第三条,藩王在地方以大欺小,吞并产业……科举之权,在某种程度上也减了一点,但也没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