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但就算如此,作为前几年一直备受重用,编撰本朝重要“典籍文献”,且享受“尚书”待遇的解缙。
依旧是诸臣之内,位置较高的一层。
因此,在其开口后,众臣便纷纷将视线转移,倒要看看对方说个什么。
刚才被“死盯着”的李至刚,这一瞬间,只感觉压力全无。
但他却愣神一般的看向解缙,他与解缙关系尚可,但正因此他也知道,对方才气十足,自幼便有天才神童之名,但官场嗅觉却如同白痴。
然而,哪怕是对其有了解,但对方能在这个时候,依旧敢跳出来,还是他没想到的。
他李至刚都能被称“佞臣”,在某些官员的眼里,怕是和蔡京都成为同道中人了,但也没胆子,在这个时候还跳在全体文官的对立面!
这位不愧是他的仁兄,也太敢了吧?
自己这点媚上的小聪明,放到蠢直的仁兄面前,确实是小巫见大巫!
实则……
眼下的解缙,却还真另有心思。
在这位陛下接连提出,宗室弟子入朝为官,身入军中后。
解缙就目光一亮,没错了,陛下定然是看到了我的奏折,所以才提前试探百官,同时为接下来的施政,作出准备。
自己的奏折内容是什么?
将这些宗室弟子,放在山川要害之处、封于一县、监控一地、仿照古之诸侯,九年一考,大贤者封公、贤者封侯……有过者降爵……
这是核心!
而实际上,他在此基础上,也曾言说如果这等封爵之说,陛下担心是遵循古法,有复古之嫌的话,那就不如换一个说法,只需让宗室子弟散于各处,监控一地,再根据贤与过,提升品级和俸禄待遇。
如此,诸藩岁俸等等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而眼下。
解缙听到陛下一连说出“科举入仕、宗室入军”。
不管陛下到底是怎么想的。
但眼下来看,给予宗室子弟官职名义,这岂不是正契合自己奏折要领的前提?
就算不符合,哪怕是自己硬凑。
以后只需继续建议,陛下焉能不听取自己的意见?
想到这里,解缙便喜不自禁的上前。
正如一年前……百官已经赞同,圣上已经钦定成国公朱能,讨伐安南(也就是交趾,今越南)。
但解缙偏偏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反对。
当初之举,解缙承认自己做错了,事后他百般思量,这才发现,自己没认识大局。
什么是大局?
陛下就是大局!
因此今日,解缙认为自己选择对了!
当下。
解缙看向那反对众人,当即引经据典。
“诸位同僚,科举这一制度,虽然从隋唐而起,也是隋唐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
“但唐朝时期,却还有举荐制度,宰相李林甫虽为宗室,但并没有经过科举考察,而是通过宇文融的引荐,这才一举列入中枢。”
“再者言,当初的科举选仕,并不完善。如今我大明吸取前朝教训,科举选仕以四书五经为根本,忠孝礼法为骨,宗室弟子入科举,也得凭借自身才能,方可入朝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