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些还只是官府给的,接生的人家也是收费的,接生一例,少说也得二三百文。像任三娘,一年接生的最起码也是过百例。如此算下来,一年收入就是百两银元左右了。
过百两银元的收入,在乡下来说,妥妥的中产以上的人家。靠着稳婆这个职业,任三娘不但将自家的两个孩子拉扯大了,还给家里盖了一院大的很的砖瓦房。
盖的这院房子,除了自己住以外,大多数空间是用来做接生房的。她家现在其实就是个小型的妇幼保健院。
建专业的产房,是需求所迫。朝廷的接生手册以及组织的培训中,一再强调接生条件的重要性。好的接生条件,对防止接生事故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还有就是接生人员的卫生措施到位与否也非常关键。若是到平常农户的家里去接生的话,他们很难满足环境条件的要求,也很难负担起费用。就是讲究卫生条件,也有诸多困难。
自己改建一所专门用于接生的场所,花的钱并不是太多,而且还方便不少。所以有条件的妇产医生们,都会花钱建属于自己的产房。投资的这点钱,有个一年半载的,就全部赚回来了。
农户们也愿意将人送到专业的产房去生产,因为安全啊!生养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人生大事中的大事,到条件好的产房生产,就是要比在家里用土办法安全的多,大家都能看的到,还有什么可排斥的?母子平安,比啥都重要,哪怕是再没见识农户的也能意识到。
确实有农家的婆婆和公公,对让儿媳妇去产房接生有反对意见,也阻挠过。但事实很打脸,有的村里在经历过几次家里接生母子出事的事后,往后再有生孩子的事,村里人都会上门去劝人到产房去生。甚至还有村民集体将非要在自己家里生孩子的,用架子车强行扭到产房去生的事,村民们不为别的,就是不想眼睁睁看到自己村里发生母子惨死的惨事。
有一个村子里的人家,因为公公婆婆的反对,生娃娃的时候出了事,那家的公公婆婆让村里人给差点骂死,到现在都不敢在村里抬头走路。现在的农户,在商量儿女婚事的时候,娘家都会问去不去产房生产,这事婆家得拿出态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