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历史军事 / 历史遗忘的角落 / 第二章 南桓温 一(2/14)

第二章 南桓温 一(2/14)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4.面有七星。根据面相学,面带七星痣的人特点:一是做事相对急躁马虎,总是在不由自主的赶时间,事情很快能完成,但质量难以保证,为此会错过一些晋升的机会,因为不被上级所信任。二是生性仗义善良,身边的遇到困难都会主动帮忙解决,因此又深受身边人喜欢和拥护。事业总体相对旺盛顺利,但应提防小人。
  奇骨,碧眼,猬须,面有七星的桓温,被后世誉为中国历史上风格最特异的人。同时,他也是遭受近代软骨病史学家非议最多的一个历史人物。
  桓温,生于士族横行的年代,也是个官二代,其先祖是曹魏政权的大臣桓范。父亲桓彝,也为重臣,晋元帝“百六掾”之一,苏峻之乱时,由于江播的出卖,而死于苏峻部将韩晃之手。
  苏峻之乱是怎么回事?这得先从东晋皇室与世家大族和地方军阀的微妙关系说起。
  第一节王与马,共天下
  前文已有叙,东晋前期,有拥立之功的琅琊王氏家族,成为南方士族的NO1,控制东晋的朝政。
  史称的“王与马共天下”,一般人认为,是指东晋的司马睿与王导、王敦兄弟。其实,这个格局,早在西晋末年即已奠定。
  第一组“王与马共天下”,是指洛阳的司马越与宰辅王衍。
  自西晋太保王祥以来,琅琊王氏一直是名门望族。王祥族孙王衍,累任至司空、司徒、太尉,是西晋后期的首席宰辅大臣。在王衍的布局下,其身在首都,王敦在青州,王澄在荆州,王导与司马睿在江东,兄弟四个可谓在东西南北中,控制西晋的党政军民学。在王衍最初的布局中,青州和荆州才是重点,而江南的晋室中兴,则是在意料之外。
  第二组“王与马共天下”,才是指建邺(南京)的司马睿与王导。
  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第一组“王与马共天下”组合司马越、王衍国破身死后,晋室南渡,偏安江左。一起来江南的宗室,可不仅是司马睿一家,而是彭城王、汝南王、南顿王、西阳王一起来的,号称“五马渡江”。
  五大宗室来江南,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一打听原来是皇家公干的,地方实力派、南方的士族大家面对这样一群人,可不是都买账。
  这时候,王家兄弟的作用就突出出来了。
  琅玡王氏,琅玡王司马睿,二者自祖父那一代起即是世交,王氏兄弟自然鼎力支持司马睿。于是,彭城王、汝南王、南顿王、西阳王其他四个司马氏王爷,因不容于南方地方实力派而相继败亡,唯独司马睿,在王氏兄弟的支持下,成功成了江南之主。所以,民间有“五马渡江去,一马变为龙”之说。
  特别是王导,到江南后,堪称这个流亡政权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他主动出谋划策,胡萝卜与大棒并行,联合南北士族,拥立司马睿为帝,建立了东晋政权。
  司马睿登基那天,甚至激动的拉着王导的手,拍拍龙椅:“老王啊,来来来,咱俩一起坐。”以不怕王导成为隔壁老王的气度,对其丰功伟业表示赞赏和感激。
  王导当然没坐龙椅,不过他自然官居宰辅,后总揽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国政。司马睿对王导,不敢以普通臣僚视之,称之为“仲父”。后来的晋成帝给王导下诏,居然带有“惶恐言”、“顿首”等词,历史众权臣中因业绩威望而不是武力使皇帝如此谦恭的,独此一家,再无分店,连诸葛孔明都做不到。
  王导坐镇中央,王导的从兄王敦,则在外都督江、扬六州军事,掌控东晋长江中上游的全部军队,是东晋的第一实力派大军阀。
  世家强大,皇族也不得不与之联姻。王敦本人就娶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儿襄城公主(《世说新语》中的舞阳公主),另外,其他琅琊王氏子弟也均身居东晋要职。直到后来,庾氏家族兴起,才抑制王氏并凌驾于其之上。
热门推荐
征战天下之三国 夺嫡:疯癫王爷竟是绝世全才! 混在皇宫假太监 三国:开局接盘刘备,再造大汉王朝 我家院子可以去大明 一品布衣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重生之逆流人生 我的黄河我的城 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