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周晓芳在地里背了一大背篓的青菜萝卜回来,倒在屋檐下的地上,拿起一把大刀疾速地剁着,青菜萝卜一下子就变成了一堆碎屑,她拿过菜篓装了,准备去喂猪。
“晓芳!”她听到熟悉的声音在叫着自己。
她扭头看了看,是李友乾,脸上的皱纹似乎消失了,笑容有点不自然,但还是在脸上绽开了。
“回来啦!”她没有过多的热情,就像李友乾刚刚出门后又回来似的。她的一句“回来啦”,李友乾听到了眼眶就红了,喉咙有点涩涩的感觉。
这是她特意给他准备的“台词”。李艾方两夫妻走了之后,她就开始酝酿,李友乾如果来了,自己第一句话应该对他说什么呢。于是她就像演员一样,根据“剧情”,在自己内心找感觉,又站在李友乾的角度,触摸着他的情感,最后确定了这三个字。
“回来”可以理解为他回了马道河,可以说他回到了曾经属于他的老屋,也可以说他回到了自己的身边,更进一步可说是心灵的回归。
“愣着搞么子啊?去厨房把那桶猪水(泔水)给我提过来。”她轻轻责备着他。
“好,好,那、那厨房在哪?”他有些手足无措,又有些受宠若惊。
“你家的厨房在哪儿,你不知道啊?!”她嗔怪着他。
“哦,哦。”他快速进去,茫然了一会,才轻车熟路地在厨房里提了一桶水出来,跟在她后面,向猪舍走去。
“我在这菜地种了些,去年又在过水丘种了一块,嫩的长得好看的,卖到城里餐馆了,剩下这些就用来喂猪了。”她像以前和他唠家常一样,又回过头,说:“过水丘,你还记得吧?”
周晓芳的话迅速把他拉进了回忆,塞进了眼前的现实。
马道河这一片的田地有成百上千块稻田,每个稻田都有名字,本地人都很清楚每一块田的名字,并且这块田属于哪家的,都非常清楚。田地的名字是按照这块田的位置或者作用而取的,如“过水丘”,就知道这块田的功能是为其它田地输送水源的,水源经过这块田而得名。
分田到户后,大家习惯了以前的集体一起劳动,马道河一直到现在,村民还保持着互相合作的劳动场面。第一家要插秧,只要一个人知道了,周边的人就都知道了,然后大家就齐聚在这家,一边插秧一边就把在场所有人的插秧计划定下来了。大家劳动时说说笑笑,暗中较劲互相比试着,犹如竞赛。在马道河,很多都变了,就是这种集体劳动互帮互助的传统,一直保留了下来。就是你今天和张三吵了架,明天轮到张三家插秧时,你都得去张三家帮忙插秧。这叫换工,马道河有一句话,你可以欠钱,但不能欠工。如果欠了别人的工,再也不会有人帮你了。没有人组织,也没有人规定,一切都是约定俗成。
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在一起欢笑中,手里不停活,嘴里呢,从国家大事到哪家小孩尿床了等等说完了,再说自己的难处,大家一起出主意,就这样把事儿做完了,比独自完成要高效、快乐,没那么累,还可以听听大家的高见。
李友乾进城之前,就生活在这种场景中,每一块田地里都留下了他和周晓芳一起劳动的足迹。
周晓芳喂猪,他就站在那里,望着那些稻田,记忆的阀门就打开了,熟悉而又有点陌生,依稀还记得那些田地的名字。
“你看看,什么都没动,就是你家原来的,连厕所都没动,还在屋角拐弯处。”喂完猪狗鸡鸭鹅,她带着他,走遍了每一间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