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浪子异侠 / 葬狼谷 / 第一章 传火种游子归故乡(2/5)

第一章 传火种游子归故乡(2/5)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谢钟锋将罂粟花掬在手里,不无欣赏地说:“是啊,这东西既好看又好闻,既值钱又管用,应该算是好东西吧。但仔细想想,咱们农民种这玩意儿多少年,从没见有哪一家因此而发了财脱了贫,却有不少农夫抽大烟上了瘾脱了形儿,甚至还搭上性命的!”
  张景龙把视线从手中的罂粟花移向广阔的原野,边走边说:“罂粟也和世上万物一样,都是利弊并存的。深受其益的是坐收渔利的罪恶当局;而深受其害的,正是辛辛苦苦种植它的农民。这就是我们劳苦大众世代贫穷的主要原因。唐朝诗人郭震有两句关于罂粟的诗这样写道:‘闻花空道胜于草,结实何曾济得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谢钟锋饶有兴趣地接连采下几朵罂粟花一并拘在手里,紧追几步赶上张景龙,赞许地点点头说:“张老师说得对,仔细想想,确实就是这么个理儿。”
  张景龙略微侧过身来笑望谢钟锋,不无激励道:“光我们弄懂这个理儿还不够,还要让劳苦大众都弄懂这个理儿。关键是要设法唤起民众齐心协力来改变这一不良现状。因此讲,钟峰啊,我们共产党人时刻要晓得这肩上担子的分量哟!”
  张景龙、谢钟锋并肩而行,快步翻过一架土坡。
  忽然从前路田间传来低沉凄婉的男声歌谣:
  一天两顿汤,
  饿得心发慌。
  冬天无棉衣,
  夜晚宿庙堂。
  这些苦日子,
  啥时能过光……
  张景龙和谢钟锋循声望去,只见前路田间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叟肩背柴捆,正佝偻着身子吃力地向前赶路。
  “这就是劳苦大众发出的呻吟和呼唤!”张景龙望着老叟慨然地说,“在我们豫西农村,像这样衣食无着的穷苦百姓何止千万!我们在党的人一定要想方设法去解救他们!”
  张景龙、谢钟锋边走边说,又走了十余里,来到一处翠柏掩映的清幽墓园。张景龙告诉谢钟锋,这便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墓园,也是本次与家乡地下同志秘密接头的预定地点。
  张景龙、谢钟锋进入墓园大门,沿着由众多石马、石羊、石翁仲夹道的甬路,经过刻有“嵩少青山高道德,涧瀍碧水洁频蘩”对联的石坊,来到古朴典雅、庄严肃穆的范文正公祠。
  步入祠堂,迎面墙壁上由清光绪皇帝钦题“以道自任”匾额格外醒目。谢钟锋随张景龙来到匾额之下的范仲淹塑像前,躬身将香柱点燃,插入香炉,整衣参拜。
  拜毕,张景龙以平日授课时的惯用口吻向谢钟锋侃侃而谈:范仲淹,字希文,江苏吴县人。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喜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时人谓之“范履霜”。
  青少年时期,范仲淹常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不忘“忧天下”之初衷。中年做官后屡屡上书为民请命,议论国事,针砭时弊,直言敢谏。范仲淹因此而闻名朝野,同时也因此先后被贬山西、睦州、饶州、邓州、青州等地,最终在赴颍州上任的路上经过他的出生地徐州时,与这个世界凄然告别。
  被贬邓州的范仲淹,失意却不失志,跌份却不落拓。面对滕子京所赠《洞庭秋晚图》,以其正直坦荡的人格魅力和精湛深邃的艺术修养,凭借自身超强的想象力和深厚的阅历积淀,巧用八百里洞庭湖波澜,装点烘托词家美妙心境,说忧喜,讲进退,恣肆淋漓,慷慨激昂,遂成千古传颂名篇《岳阳楼记》。
热门推荐
综武:开局传承弱鸡剑神 这个锦衣卫明明超强却过分划水 我有一座气运祭坛 歌行:我在青城山修仙 死人经 无限辉煌图卷 高武大明:穿成朝廷鹰犬 穿越倚天:明尊张无忌 我在综武开医馆 武侠:开局奖励满级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