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王凤兰说:“都过去了,不提他吧,想多了也没用,净是自己生气。”
刘小多拉着个脸,很不高兴。她提高了点声音说:“我是说这个理儿不顺。”
下面王凤兰再也没有接腔。她知道,老路天天寻她的不是,她为了不和这个婆婆发生正面冲突,尽量躲着老路,哪还敢参与这种是非呢?刘小多初来乍到,她也不知道这个弟媳是个啥脾气,是怎么想的,关于老路的事,关于家庭矛盾的话,她是尽量避开,不去参与,不去多说,更不煽风点火。她自顾不暇,不想再去引火烧身。她也想了,这一大家人,弟兄三个,将来都是要成家的,分家是迟早的事,她想着,尽量在和平的前提下分开,不能闹得不可开交了,再强行分开,伤了兄弟们的感情。平时,她担心街坊邻居们说闲话,她也不想去跟这个婆婆吵吵闹闹,去丢这个人。这是她的美好愿望,是不是能够实现,她心里也没有底儿。
不管怎么说,关于磕头礼的事情,刘小多是攒着一肚子气的。她初来乍到的,暂时还能忍着,至于能够忍到什么时候,那就看老路啥时候动手收拾刘小多了。赶集偷相那次,老路心里就有了数,这个小妞必须收拾一下才会老实。等着收拾那一天来到,估计这个火药桶就燃爆了。刘小多心气儿多高啊,完全不像这个王凤兰媳妇,她嫁过来就是个错误,这决不是她刘小多想要的生活。这个事儿暂且不说。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各家各户都在过新年,条件好些的人家准备的年货充足一些,穷些的人也要想办法过年,不论有没有肉吃,岁月老人都不会让一家人隔在年的这边。改革开放几年了,农村的形势也有了些改变,兴办企业之风,也在农村方兴未艾,农户家里也能从事经营活动。不管是养羊养猪,或者是合伙做生意,或者是搞家庭副业,或者是种植经济作物,都能够挣个零花钱的。袁国明家的情况比较特殊,由于大掌柜的老路好吃好喝好吸,家里基本上没有多少积蓄。儿子志鹏结婚,收了一些礼钱,还有刘小多两口子的磕头礼,都攥在她的手里。她立马就觉得她财大气粗了。这个年过得还算得上比较殷实,起码不用去赊人家的肉了。还有鸡鱼肉蛋,准备的年货还是比较齐全的。小孩子们也都添了新衣服。至于大儿子和小儿子,没有。她有她的打算,都是大人了,又不结婚不当送客的,不需要换新衣服。不换就不换吧,反正大家都习惯了,只要不露肉就很满足了。按照农村的习惯,老路让袁国明蒸了一些扣碗儿,自家吃也好,来客了也好,放在篦子上熥了,端上去就是肉菜。
大年三十包饺子。包好了,一家人吃过,再包几锅排存着,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下饺子吃。吃完了饺子,本家近门儿的晚辈们,挨家挨户的给老人磕头。人没在家,直接磕到当门儿,给遗像磕头,这也算是对长辈的敬重。袁国明带着老大志恒,到本族磕完了头回来,时间已经到了十一点多钟。这时候,刘小多和王凤兰开始准备中午的饭。过年了,老路特意交代,馏上两个扣碗儿,再炒两个菜。馍是年前蒸的馒头,小麦面,这都是平时舍不得吃的。
还说老路的事。老路藏在西屋打喷嚏。老袁去大队的药铺里拿了两天的感冒药,让老路吃了,说句话也没能截住流鼻子打喷嚏的症状。快到晌午时,老路感觉瞌睡,本来这治感冒的药就有安眠作用,又加上昨夜没有睡好,瞌睡向她袭来,她躺床上睡了一会儿。老袁从院子里弄来一个火盆儿,找来一些木棍儿树疙瘩,在西屋当门点着了,屋里这才有了些暖气。开始吃饭时,孩子们都在桌子周围等齐了,等着锅里的肉上桌。一家十一口人,一张桌子,根本坐不下。志平端着个碗,拨了些菜,抓了两个馒头,到院子里吃去。老路睡着没有来,不过,她这时候已经醒了。桌子上就留着九口人吃饭。三个小一点儿的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直用筷子去夹那两盘蒸肉,本来就没有多少,一份也就是十几片儿,还用夹第二次啊。只见王凤兰两口子没有顾得吃,只顾看着儿子吃饭。王凤兰还叮嘱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