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下面,咱还是抓紧给袁志恒家盖房子吧,这样老是住在袁国林家,让孩子到人家里去蹭饭,时间长了也真是个事儿,这绝对有啃老的嫌疑。就是啃老,也应该去啃他亲爹亲娘,袁国林毕竟不是他亲老子。房顶是买住了,虽然是下房瓦,这东西盖到房顶上去,用灰水刷了,也看不出来新旧。目前,最需要的,也就是最要紧的,得把垒房的砖弄来。那个时期,流行砂灰砖,可是,农村盖房多不用,白色,不适应视觉习惯。也有烧老窑的,这一带比较少。不知道从何时起,有人开始烧围窑,就是自己凑着一个高岗处,挖一个窑洞,自己打些土坯,晒干了,装进去,封住,开始用煤用柴火烧。等烧的差不多了,封住窑门,就从上面往里洇水,这样烧制出来的砖是蓝色的。这是专业技术,需要聘请烧窑的师傅,好烟好酒伺候着。当然,如果是你家亲戚,比如是你家孩子他姥爷或者是三舅四姨夫等,那就另当别论了。这个技术信息也传到了袁场,袁志恒王凤兰也开始琢磨着打坯烧围窑的事。这个时期,他们家的坑也基本填平,就等下了大雨,洇透,往下塌瓷实了,再复上一层土就可以了。下面就开始考虑打坯的事。就在他们的宅基地北边,有一片光地,是个不大的高岗,平时不一定谁家在那里晾晒什么东西,比如红薯干萝卜干等。再往北走有几十米远,那里是蒋介石扒开花园口时的河道,那里有不少黄土,可以用来打坯。不过,你得费力气从里边挖出来,拉到这个高岗处。以前也有人在那里拉土打坯,就是没听说过谁烧围窑。王凤兰听说了烧围窑的事情,她要开袁场围窑烧砖的历史先河,就和志恒商量拉土打坯的事情。
王凤兰说:“咱们烧围窑吧。那天,我去开会,听冯庄的一个队长说,他们庄有人烧围窑,能省些钱。就是咱得自己打坯,再找个地方挖个窑,还得找个烧窑的老师儿,咱自己不会烧。听说烧不好了,不是半生不熟的,就是烧成了琉璃头。琉璃头瓦刀都砍不动。”
袁志恒完全同意老婆的意见。不同意也不行,没有钱,也没有遗产可以继承,那就只有靠力气来盖房了。他当场表态说:“中。”
春天里,天气不是很热,俩人凑空开始到老河道里去取土。那土很黏,特别是下边的潮湿处,一铁锨下去,就是一大块儿,红红的,据说都是从黄土高原上被河水搬运回来的。这种土最适合烧砖烧瓦烧杂色,烧出来的砖和瓦,既结实又好看。俩人就利用歇工和放工早些的时间,到那里去取土。装上一车,就拉到那个高岗处卸了,一直拉了十几车以后,就开始和泥。取水也不是个难事,那时期,各家各户都用上了小轧井,不用到街上那个大窝杠井里去挑水了。袁国林家有两个水桶,以前是用来到大井里打水的,现在基本上已经闲置了。此时就派上了用场。凤兰挑上水桶,到邻居家的小轧井里挑水,志恒在那里踩泥。踩泥这个活是个体力活,生产队打坯,挑出来一个最棒的劳力,卷起裤腿,赤脚在那堆泥上不停地踩,一直将泥踩匀实了,不稀不稠。再像发面一样,饧一会儿,这才能开始打坯。打坯也是个技术活,摔坯斗的是老师儿,一般都是队长或者年龄大有些经验的老头。两只手往上一举一抻,从眼前那堆泥上挖下一批泥来,随地一滚,就成了一个圆球,球上还沾了一层干土,再高高地举起来,朝那坯斗上一摔,再用手抿平了;旁边端坯的人,端起来就跑,跑到地方了,把坯斗扣在地上,这就成了。这俩人都没有挖泥摔坯斗的经验,志恒以前也只是端着坯斗往地上扣,没有当过老师儿。不过,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这手艺要不了三年出师。开始的时候,不是挖多就是挖少,要么就是摔不正,摔不实落,没关系,重来。成功率低一些,坯摔空了,端回来再摔。坯斗也分大小,有两个斗的,也有三个斗的。端三个斗的都是棒劳力,一般都是端两个斗的,远路没轻重嘛。老队长知道志恒两口子开始打坯,准备着烧围窑。他知道打坯这个活不是很好干的,就趁空过去帮忙。他来到时,看见志恒已经在那里摔坯斗了,总是摔不到正地方,不是不满,就是太多。他走过去蹲下,把袖子捋起来,对志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