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凤兰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她说:“听说公社成立敬老院咧,也不知道要不要老头这样的老年人。”
“不知道。”
第二天起来,志恒就去看老头了;到了老头那里,老头还没有起床。他推门进去,发现老头在屋里躺着没动,他来到床前看看,发现老头还在睡觉。他就没去叫醒老头,出门回家去了。下午的时候,凤兰又去看了一次,发现老刘头正靠着西墙根儿晒太阳,在栽头打瞌睡。这是吃了感冒药的事儿。凤兰也到跟前问了老头一声:
“大伯,你咋样啊?”
老头猛一惊,一双昏花的老眼,看了凤兰足足有半分钟,这才看清楚来人是谁,他回答道:“不发烧。”他以为凤兰问他发烧不发烧呢。
“好。你吃饭了没有?吃了,才吃罢,下咧面条,还有肉丝。吃饱了。那好啊。今儿黑不吃饭了。好了,不用操心了。不发烧。”东一句西一句的,老头脑子有些混乱了,他说一句凤兰重复一句,表示她已经听明白了。老头似乎是那种痴呆症状。
大年初一,志恒一家下了一锅饺子,这也是这一带的风俗。先给大伯捞出一碗,凤兰端过去,放在堂屋里的条几上。条几上有一炷香燃着,烟雾袅袅,满屋都是香的味道。凤兰没敢叫孩子跟着,不然的话,老人是该给压岁钱的。
凤兰放下饺子,跪在当门地上磕头,那里早已放好了一个垫子,专门用来跪上磕头的。这也是这一带流行的风俗。只要这家有长辈的,特别是有祖辈以上的老人的,街坊都去磕头,人没在家,就直接磕在当门儿地上。这就等于给老人拜年了。然后,说上几句吉利话,出门就走。再串一家继续磕头。
大大看着凤兰一个人进来磕头,也不再去拦着,却在一旁埋怨起来:“晓和咋不叫跟来呀?我给孩儿的压岁钱都准备好了,你还叫我再跑一趟啊?这都是不能少咧。”
这种春节拜年的待遇本来应该给袁国明两口子的,是他两口不要,那就只有这样走动了。凤兰说:“大大,俩孩儿你就不要给他钱了,我和志恒都给他们准备好了。”
老太太说:“晌午叫俩孩儿来吃饭吧,我准备的东西多,志强他两口都来。你们家里要是没有客就一块儿来吃吧。”
凤兰说:“大大,晌午人多,俺几口就不来凑热闹了。再说了,我们来也不方便,再找时候吧。”
大大撵出来到门口了还说着:“都是自己家人,一窝亲,有啥不方便咧?来吧,没事儿。”
大年初一,凤兰自然是不会让两个孩子去的,去了以后,长辈的都要给压岁钱,那给人一种耍小聪明的嫌疑。她自己在家里也准备了不少好吃的,有肉有鱼,有鸡蛋有豆腐,还有不少青菜类的。饺子是不能少的,包了两锅排,一家人一顿一锅排就够吃了。想想去年,比比今年,似有天壤之别。凤兰和志恒吃着饺子,想起来去年今日,正在大伯家里接受着一瓢面一瓶油的施舍,一家四口,挤在那一个十几平方的小平台里。不说饥寒交迫,也是以泪洗面,夜不能眠。经过这一年的艰苦奋战,在大伯和众街坊的帮助下,竟然盖起了三间瓦房,而且,窗明几净,室内温暖;孩子欢笑,夫妻和睦,这要是去年那个时候,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么快就过到了这一天。夫妻两个吃着饺子,四目相对,竟然笑了。俩人都笑出了两眼泪花。风风雨雨,酸甜苦辣,老百姓的日子大概都是这样熬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