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最新网址:.2kxs.info<>洪武二年的正月初一,忙碌而有序的一天。正旦大朝会。
皇帝陛下于奉天殿受百官朝贺,并大宴群臣,同时,皇后娘娘与坤宁宫招待诸命妇。
宴毕,有感这一日群臣朝贺的进退有据,老朱特意下诏嘉勉:“朝廷之间,以礼为主,人之有礼,如衣之有章,今观卿等进退周旋不失礼度,朕为之喜,卿等能始终如此,何患后世无称道者?”
朱塬这一天天不亮就起床,准时参与了朝会,还一直坚持到宴会结束,才返回家中。
对于老朱的这封诏书,朱塬不知道其他人是何想法,会不会过耳就忘了,不过,他自己却很受触动,联系曾经的历史,开始感受到了老朱的苦口婆心模式。
曾经读这一段历史,经常的一个感受,就是老朱的苦口婆心。
甚至都有些像个碎嘴老头。
反反复复,念念叨叨,不断劝诫臣子们要谨守,要学礼,不能恣意妄为,这样才能相共始终,富贵绵延。这一点,在曾经刘基次子刘璟的那本《遇恩录》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显然,老朱是知道下面人什么样子的。
大明成功了,当初起于淮西的一群人,才成了义军。但,实际上……若要一个参照,同一时期成书的《水浒传》,内里的那一群人,或许才是写实。
众人聚在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论称分金银,看哪个不顺,冲过去一刀砍了。
就是这样。
毕竟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人,虽然借了宋朝叙事,但其中的官场规则绿林道义,终究还是他所处那个时代的规矩。
后来人读《水浒》,如果是三观比较正的人,看其中角色种种,往往会产生一个错觉: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太乱了!
然而,这年代,实际就是如此。
王法什么的,很多时候,连族群内部的宗法都不如,甚至比不过绿林之间的江湖义气。
这样的环境里,老朱能够成功,说明他必然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否则不可能短短十余年聚了那么多人在自己身边一起打天下。
可是,当成为一个帝王,地位不同了,立场不同了,那么,在老朱眼里,无论是王法,还是礼法,都更重要起来。
问题在于,老朱是一个意志足够坚定的人,他自己可以扭转,但,想要把陪着自己一起打下江山的老兄弟们一起扭转过来,可不容易。
大伙将脑袋别再裤腰带上陪你打下了江山,享一些富贵,享一些特权,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这是当然。
老朱自己内心里都认可。
因此,直到洪武二十三年之前,老朱对勋贵的态度,其实和对待子女们的态度差不多,表面严厉,实际纵容。就说洪武十三年初次涉及胡惟庸案中的陆仲亨、费聚几个,在胡惟庸等人被处置后,老朱就直接说了,念及陆、费等人功绩,不予追究。
如果再多看一些,就会发现,陆、费等人的错处还不止与胡惟庸合谋,另外还有军事上不思进取,生活上奢靡颓废,总之,各种破事都有。
然而,老朱还是放过。
因为真差不多就是对待孩子们的那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