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他慢慢地小口呷着咖啡,开始想自己的心事。
看来于诗风有的话也不全是出于私利,有点道理。一年以来,“信息周报”坚持把每期报纸送到广播电台待选,但选中的概率却不高。显然,和其他大报相比“信息周报”的稿子份量不够,热点抓得不准。“信息周报”缺少精尖人才的劣势是明显的。可人才难求,近期还不能指望国家分配,自己这方面的人选不多,而且年龄段相对偏高,除非同意于诗风的作法,把人事权从部里转到报社,由他负责去网罗人才。于诗风身边有一批当今新闻界活跃的少壮人物,没人会怀疑他戡当此任。可是,经理部已经被于诗风抓在手上了,人事权再让出去,自己这边就有失控、被架空的危险,这需要慎重考虑才行。几十年生活的磨砺、磕碰,荣总编养成了对人对事儿不轻易相信,多问为什么,有所防范的习惯。
离班车来还有几分钟,荣总编点了棵烟抽着。
“信息周报”要立住脚,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先得想办法挣钱。计划外的事业单位,这是三家主办单位共同给“信息周报”定的调子,说穿了就是自负盈亏自谋生路。这对荣总编来说无疑是个新课题,也是个难题。相对来说于诗风进入情况要快的多,感觉上、观念上也新锐的多。那么,放手让于诗风去干,承认自己对此力不从心,甘当一个傀儡式的总编吗?想都不应该这么想。
荣总编真的在学,在偷偷地学。向一些其他新闻单位当头儿的老上级、老同事、老朋友咨询,突击式地看了有关的书,包括从于诗风那里,他一年来学到了不少东西。
班车的喇叭在楼下叫起来,荣总编下了楼。
班车驶过华北工业部机关大门的时候,荣总编在想:
“信息周报”应该以广告效益为首要目标,特别是在现在的初创期。不用过分担心有些人从中搀杂个人目的,报社还是拿大头嘛。依靠华北工业部在各地的“腿儿”建立办事处和记者站,把广告效益扩展到全国。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用优厚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专门人才、有志青年加盟“信息周报”共创大业。国家分配指不上也好,分配来的大学生不一定就能发挥作用,能干还不行,还得肯干、爱干、有事业心。条件不好同样可以有所造诣,有所成就。自己一个工会小通讯员当年不就是靠了刻苦努力才到了“企业经营时报”的吗?年轻的那会儿,就是一个心思,要干这一行,多难也要干,干定了。有这么一股劲头,不就干成了?
老梁来反映,新来的时光广告拉了不少,干的很有声色。这让荣总编颇为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