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巴尔干局势暂且告一段落后,克里斯蒂安在布置完国内的一系列重点任务后,则是与维多利亚开始了对法国的访问。
现在克里斯蒂安清楚,随着丹麦版图的不断扩张,自己的国家不可能再像历史那样保持中立,协约国或者同盟国,丹麦必须得选一边。
如果换成其他人的话,他们也许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协约国,毕竟一战的结局是协约国击败了德奥为首的同盟国,而且还能够分到不小的一笔战后赔款,但是代价也是显然易见的,一战德军的战斗力不容小觑,丹麦陆军并不一定可以阻挡住德军的攻势,尤其是到了战争中后期,德军组建了战力强悍的暴风突击队。
暴风突击队是1917年在德军中开始组建的精锐部队,均由老兵组成,配备冲锋枪、轻量化机枪和每人10枚手榴弹,德军暴风突击战术的核心就是利用短时间大量投送炮兵火力的方式,先摧毁敌方的通讯和指挥中心,之后对敌方的炮兵阵地发动炮火攻击,最后对敌方步兵进行压制。
而在这时,待火炮打击结束后,暴风突击队就会发起冲锋,以小队化的战术利用机枪和冲锋枪火力把敌方步兵都打成筛子,用手榴弹将防线炸成碎片,让英法联军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抵抗住暴风突击队的进攻,但是由于暴风突击队数量太少,对后面的战局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
不过,根据克里斯蒂安在后世了解到的资料,原本在1916年,丹麦德国边境只是部署了暴风突击队5个营和2个步兵师,但是在德皇威廉二世签订了德国总参谋部制订的FALLJ(意译为秋季日德兰行动,J代表Jutland,日德兰半岛)计划后,如果德国与荷兰、丹麦两国同时宣战,德国人手中只有两个集团军的预备役部队。
其中一个集团军又1个师被部署在荷兰边境,另外10万人则是部署在南石勒苏益格地区,如果拥有兵力优势的30万丹麦陆军(动员之后)跨过边境发起进攻,德国部队将被迫采取守势——这还是鲁登道夫和兴登堡要求“有效地封闭德国的侧翼”后才发生的,一战中德国的预备役部队大部分都用在了西线和英法联军消耗或者放到东边面对俄国人的哥萨克骑兵,甚至还得有一部分军队去照顾在南线被意大利打得节节败退的好兄弟奥匈帝国,对于北线可能存在的丹麦进攻,德国人没有足够的兵力,甚至鲁登道夫断言:“如果丹麦人进攻,他们将兵临柏林。”
在前往法国之前,克里斯蒂安还专门地召开了一次御前军事会议,参加的全都是丹麦陆军的高级军官,有哈拉尔王子、古斯塔夫王子,这两人分别在第二次斯堪的纳维亚战争中指挥一个集团军和一个步兵师,指挥非常出色,而且还有廷森、埃尔克森、奥利弗这样的沙场名将,廷森现在已经是第3集团军的指挥官,埃尔克森则是官至陆军副总参谋长。
而克里斯蒂安之所以把这些丹麦陆军中的菁英召集过来,就是为了讨论未来丹麦的军事策略。
讨论的结果是人口已经达到1200万的丹麦(包括丹麦、瑞典、挪威)和人口达到450万的丹属海外省份应该维持一支15万人的正规军,和平时编为3个集团军,一个集团军下辖5万人,战时丹麦可以动员100万人参战,扩编为6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15万人,厄立特里亚和阿比西尼亚两省可以动员30万人参战,战时可以编有8个集团军,120万人的庞大兵力,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在战术方面,总参谋部计划在俄国边境上布置2个步兵师,剩余的部队除了拱卫海岸线的2个军之外,剩余的本土5个集团军1个集团军部署在哥本哈根,剩下的全部部署在奥胡斯、埃斯比约等边境重镇,一旦与德国的战争爆发,丹麦军队中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第3集团军将以一个坦克师和一个军开道,直插入北石勒苏益格地区,占领哈泽斯莱乌。第2集团军从菲英岛跨海攻击迪伯尔要塞,第1集团军从埃斯比约出发,沿着海岸线向岑讷推进,第1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应当协同配合,包抄处于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地区的德军,最重要的就是打一个时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