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看着那本户口册和鱼鳞册,王浩手酸的同时也欣慰的笑了出来。
昨天可把他和苟步励给累坏了,作为这座庄子里唯一的秀才和童生,这事也只能他俩干了。
两部册子上的数据做得非常详细,除了几个和钱家有较近血脉关系的自耕农没有分田以外,其他佃户都以完成了分田。
整个钱家庄,现改名为武起乡,改都图制为村乡制度。
(明的都图制,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为了方便收税而设置的制度,作者就不想复制粘贴水字数了,大家自行百度吧)
王浩暂任乡长,全乡有三百一十户,共计丁口两千一百九十人,其中男丁一千二百四十九人、女口九百四十一人。
以上数据,只记录十二岁以上的人,十二岁以下孩童未统计。
这是因为古代儿童非常容易夭折,所以王浩就专门给十二岁以下孩子们另造童册。
光是从男丁和女丁的数据上就能看出,这里的男女比例也是相当的离谱。
粮食不够的情况下,养不活孩子,如果生了女婴,就很容易被溺死。
老人也很少,乡里年龄最高的竟然是钱老爷钱宏德!没死的今年高寿六十五。
捧起鱼鳞册,王浩现在所拥有的田亩包括山地在内,总共约一万两千亩土地。
立下首功劳的人,如钱水庭,李来顺等人,分到的是最多的。
家里人,除了小孩子以外,只要是十二岁以上的人,都能分田。
一下子骤然从佃户变成了富农。
最多的一家,如钱茂才一家,大大小小一家子分到了四十五亩地。
而最少的,如那些从头到尾看戏的,少的六亩地,多的十几亩。
远不如跟着起事的佃户们。
而王浩这里,一下子分出了五千多亩地出去,王浩自己还剩六千亩地左右。
这些都佃给了分田分的少的人,现在王浩就是整个武起乡最大的地主。
而那些百姓情愿跟在他后面,只要王浩能比钱老爷仁慈,而且减租减息,在不生乱。
朝廷很有可能默认这样的存在!
不过无论是王浩,还是刘汝谔,都不可能各自收手的。
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后,王浩这次学乖了,没有在打出大梁的旗帜。
而是低调的蛰伏下来。
他派张玉山准备回黑风寨,去把自己的老娘和妹妹以及一众跟随他这个大梁皇帝战略转进到大山里的大梁国民给请回来。
其一目的当然是人越多越好,而且那里还有几十个造册过的大梁官兵和十几套铁甲和三十多套皮甲呢。
这些是接下来王浩应对官府围剿的关键,必须立刻将他们调回来,并赶紧抽调乡里的青壮和他们一同训练。
其二就是他现在手里有田了,那些原本被明军偷袭而失去田地和房屋的村民,自己也该补偿他们了。
就在这里落户分田,王浩肯定不会对这些一同患难的老人那么刻薄。
至于黑风寨上的马大奎和他的一众土匪,王浩才没工夫管他们的死活。
愿意跟来就跟来,一样落户分田,不来就算了,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谁也不碍着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