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地方上进行武器制造的机构是卫所。
所以,明朝时期火器有了长足的发展,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地方武器制造的发展,而不是中央军器制造局的进步。
制造的军事上需要的兵器主要有弓弩、火器、盔甲等等。
中央军器制造局缩小以后,其所生产的弓弩、火器制造数量也在不断的减少。
在明朝初年,火器是机密武器,是精锐部队列装的。
到了永乐时期,随着安南神机铳的传入,京营作为战略打击部队自然列装训练,地方部队就不列装了。
随着仁宣以后,边境危机逐步严重;边军开始列装先进火器,但这火器平时不属于边将管理,有专门的监枪太监。
在传统时代,研究产生于实践,没有专门的研发与论证机构。
边军长年作战,在使用上自然对新式火器更敏感,需求更旺,甚至会带来火器革新。京营显然没有这个动力。
到这时候,各边陆续就依据自己情况开局制造,而且之前的火器逐步大众化,朝廷也放开地方制造。
比如戚继光在蓟镇就新置虎蹲砲、火箭盘枪、碗口砲、石砲、炸砲、鸟嘴铳、夹钯铳、火箭、飞枪、飞刀、飞箭。
这时候的模式已经是:边镇从工部要钱,自己制造武器
边军成为革新的主力,无论是火器还是盔甲都远超过中央。
到了崇祯年间,大同总兵王朴就说同样的盔甲兵部制造需要11两,边镇只需要3.7两。
袁崇焕也抱怨工部制造武器不合规,质量差。
更别提还有大将杜松被工部把锈迹斑斑的头盔涂一遍漆就拿去给人家用,结果被流失一箭洞穿头盔。
明朝的衰亡,从中央兵器制造上就能窥见一斑。
而陈铁军在这样一个腐败的军事部门上班,而身为一个匠户,他的待遇可想而知。
太监和官吏让他们这些匠户给他们干私活,接私单。
对于官府的订单旁若无闻,能敷衍就敷衍,不能敷衍就以次充好。
对武器原料疯狂漂没倒卖。
他没日没夜的给太监干活,实在是受不了这样的日子的他找了个机会装死后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逃出了哪里。
流浪到江西后被出门做生意的王霸强捡到,后来带回家里。
也就是他带着铁匠学徒,给王霸强打造盔甲。
在王霸强死后,又跟着王浩,带着四里八乡的铁匠打造武器装备。
陈铁军站起来,唯唯诺诺地说道:
“那个……陛下,工房一共打造出长枪六十余把,梭镖九百余杆,扑刀和长刀融了不少,现有库存有三百余把,嗯,总共加起来也不够武装所有士兵。”
王浩招呼他坐下,并和蔼地说道:
“没事,陈叔你接着监造便是,莫要松懈,兵器还请尽管凑齐。”
陈铁军擦了擦汗,长长的舒了口气,重新坐下。
等陈铁军坐下后,王浩开始对会议上的众人说道:
“方才是透漏一下家底,也是统计一下我部现有多少人可用,可以用来应对接下来巡抚的围剿。”
“啥,巡抚要来围剿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