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于是父亲号召同行的8名青壮劳力,大家步行到母亲所在村里,大家齐心协力,手提肩扛的先把嫁妆搬到汽车上,8人一人都跑了几趟才全部搬完,一行人再气喘嘘嘘的乘车返回了父亲老家。等返程时,才看到一路上被父亲扔了稻草的地方,因为已经被车轮碾过,附着了大量泥土和雨水后,已是一路的狼藉。
除了外公外婆家准备的嫁妆,父亲和母亲更是提前置办了很多物件。父母提前买好了时髦的组合音响,还有一台彩电,在那个还是黑白电视机为主的年代,这台彩电还是当时全村的第二台彩色电视机呢。其中还有四个皮箱,是父母从千里迢迢的广东运回来的,路上为了防止被磕碰坏,还用纸皮把四方八角都包裹严实,费了好大劲才运回来。父亲还给母亲买了四套新衣服,其中一套红色的衣服花了一百多,算是最奢侈的一件了。而父亲穿的则是一套55元的廉价衣服,还到供销社买了一根皮带,算是给自己点缀了一笔。而给母亲的结婚戒指,因为实在预算有限,父亲只花了2元买的一个镀金的假戒指。
多年后,等家里经济宽裕些了,父亲仍是没忘给母亲买了一个真戒指、项链,算是弥补了当年的缺憾。
饶是父亲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但是在结婚迎亲上,仍是没有丝毫怠慢。1994年腊月18日,是父亲和母亲举行婚礼的日子。
按当地习俗,先要由男方迎亲队伍到女方家迎接新娘。男方出发时的迎亲队伍,打头的是由四个人扛起的四面大旗,寓意旗开得胜,红红火火的彩头,再是由四人组成的敲大锣的队伍,营造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阵仗,后面跟着的就是两架盒(一种专门用于迎亲时盛放物品的木制长方形容器,顶部用一根木棍穿过,需由两个人前后肩扛行进),盒中放置的有两条两斤重,已经油炸过的大鱼,大鱼讲究头尾都要超过装盛的盘子,才能寓意年年有鱼。还有大刀扣肉、烧白、滑肉、和菜等,其中这个和菜做法有些讲究,先是把煮熟脱水的花生、红薯、胡豆、豆芽层层依次铺设在同一个大碗底部,再用16大块油炸豆腐整齐的排列在表层,最后的灵魂一笔,是由手艺精湛的乡厨,将勾兑好的芡粉浇灌在最外层。盒中还放置了两瓶酒,其实瓶子还是父亲收集来的好看的空酒瓶,自己再往里面灌注的散装白酒,另外还有两瓶装满大米的瓶子。
这些物品共同寓意着菜满盘、酒满壶、米满仓的五谷丰登,都是想讨个喜庆的迎亲好彩头
两架盒的后面是作为新郎的父亲,其实迎亲这天父亲因为之前连日来修新房,加上筹备婚礼事情极其庞杂,人已经很疲惫了,甚至手上因为受冻都还开裂了。饶是疲惫无比,但父亲仍是难以抑制的欣喜和开怀。最后是由西洋乐器大号、小号、大鼓等组成的西洋乐器队,一路乐器齐奏喜庆的曲目,把迎亲声势进一步做足。
就这样一行人热热闹闹、有说有笑的爬坡上坎的步行了20里,一大早就赶到了母亲家。
男方的迎亲队伍到了女方家,按风俗是要先统一安排到村中空坝子里休息,先集中等待女方队伍的。男方队伍在等待正式吃席前,还有一个已经失传的风俗。女方的厨子会提前准备好四张纸条,三张写了“拜”字,一张写了“谢”字。厨子端菜来了,如果男方不抽取,那厨子就会在正式吃席前,额外逐一将自己最拿手的菜端上来。当然男方也可以选择抽签,如果抽中了“拜”字,仍是要进行上菜,直到抽中了“谢”字才会停止上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