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工赐继续逗留了几天,发掘王陵的工作很顺利,挖出了不少财宝,工赐只在意陪葬的玉英。
这历代王陵发掘出的财宝,竟然比楚国王宫与令尹府邸加起来还要多,他终于开始理解曹某人为何要组建摸金校尉了。
也难怪,古人对待祭祀极为看中,最好的宝贝都愿意留给先人陪葬,带到地下享用。
只是他们不知道,一切却便宜了掘墓者。
加上宝船上的玉英,已经十多斤了,这可是意外之喜,威胁身体隐患的最大难题迎刃而解,工赐不由心情大好。
原本只想捞一些陪葬玉英的,没想到发了这么大一笔横财,工赐不准备继续留下去了,带人前往了唐国。
唐国同不同意迁入信阳通道,对于他日后的发展,关系极为重大。
专毅已然带兵到了姑苏城,给工赐发了密信,宝船已经妥善安置在申邑新的船坞了,正让船坞研究改造为海船。
连番的好消息,工赐心中又一颗大石落地。
车架过了汉水后,工赐悄悄打开了战车甲板的夹层,取出一支宝剑,正是当年吴王送给楚王的湛卢剑。
吴楚全面开战,这把剑的影响可不小,只是干系重大,不好在南方公然拿出来使用。
湛卢剑比之鱼肠剑更长,更厚,更宽,剑柄剑鞘镶嵌着金玉,看起来华美非凡。
这外形也太花哨了,极易辨认,也是一件烦恼。
工赐抽出湛卢,自然光下,剑刃泛着幽蓝色的光泽,抽出的同时,幽蓝光泽如水波纹般,游动着。
这柄剑很美,这是工赐的第一感觉,观其剑刃,工赐也丝毫不怀疑此剑锋利。
只是可惜了,不能光明正大拿出来用。
剑柄剑鞘必须想办法遮盖起来,不然这外观太容易引人注意了。
临近唐国,出门在外,不比身在军营,车马丢了都有可能,还是带在身上安全。
工赐用不起眼的麻布一卷,严严实实地包裹了起来,背在身后,乘着车马,进了唐国。
。。。。
小国不仅面积小,城防也较差,不为别的,只因不能让边上的大楚感受到威胁。
春秋,是王室衰微,诸侯崛起的过程,也是小国前赴后继,被大国吞并灭绝的过程。
只有生存下来的,才有机会变得更强,才配被历史所铭记。
。。。。。
这便是先秦时的诸侯文化,文化范畴超过文明。
文明不单单出自文化,文化不一定代表未达到文明程度。
即将开启新的篇章,浅谈下各地风俗。
不懂文化,很难看懂历史,人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决定了人的行为意志。
地域性的文化,但下面提的文化仅仅是影响范围,而非政权。
地域性的风俗,地名皆用春秋时的诸侯国,文化的衍变,影响了该诸侯国的风俗、民风。
早在大周建立之前,乃至于夏商之前,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末期。
晋国为代表的,中原诸侯国地区便有:仰韶文化所主导。
楚国有大溪文化,吴国有马家滨文化,越国有河姆渡文化,齐国有大汶口文化,乃至于外族肃慎国区域都有红山文化。
这些文化都是有考古资料作为证据支撑的。
正史中没有记载,野史中也鲜少提及相关。
如道常无名,几千年传承下来,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说是各国风气。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风民俗,同样可以反哺上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