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1962年,在YN省ZT市彝良县流溪乡坪上村的一个贫穷人家里出生了一个孩子,取名郑德友,他的名字很普通,郑是姓氏,友是他的辈分,友也是他的父亲郑登良随意想而取之。郑登良读过两年私塾,郑登良1934生人,可以说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彝良县的这个最偏远的小村子能有机会读私塾的人还是不多,这个村子里在这个年代的女人几乎都是文盲,甚至是到了六七十年代这个村子从没有上过一天学的女人也大有人在,这个小乡镇的落后超乎寻常,文化和交通的落后,大多数人都认为读书无用,因为大山里的小乡镇交通太落后,导致他们都没办法接触到外面的思想,可以说是真的与世隔绝。
郑德友出生后家里特别的高兴,一是因为他是个男孩,二是因为他前面本来有两个姐姐的,但是都不幸夭折了,在这里孩子夭折是平常事,因为营养不良,又因为在这个年代的这个小山村,根本没有医院,有的只是土医生,可几乎所有人都对这些土医生深信不疑,他们不只是会治病,还会驱邪和做法术,在那时候的很多老百姓看来他们有的法师是无所不能的。即使在今天,很多农村的上了点年纪的人依然深信不疑,而大多数病症这些土医生又是毫无办法的,当然他们自己说的是很多病他们都懂都会,但可想而知这在现在的我们看来是非常荒谬的。
郑登良从小就是孤儿,他的父亲死的很早,有个哥哥被抓走当壮丁了,于是他母亲便带着还未出生的他从上寨村改嫁到了坪上村的一个姓范的人家,他到了十六七岁的时候经人介绍入赘在同村一丁家为女婿,按那里的话说就是去上门了,在丁家过了两年,因和老丈人性格合不来,带着丁家女子回到范家这边,自己去山上找了块地盖了一间茅草屋。因为那时候的条件问题吃不饱饭还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丁氏女前面生育了两女都没有存活,慢慢的郑登良也换了个地方垒了三间土房,直到62年生育了郑德友后这个家庭才算是添了一位新成员。
上寨村和坪上村是紧挨着的两个村,坪上村在上面,上寨村在下面。也可以说坪上村在上游,因为有条河是从坪上村流下来经过上寨村。坪上村的人赶集就得经过上寨村到童子林村去,那时候的集市就在童子林。听起来只是经过一个村,但走路一个来回就得用四五个小时的时间,因为路太难走了,全是山间小路,顺着坪上村流出来的这条河一直走,童子林就在这条河的最下游,两边是大山,这条河从坪上村流出来正好从两山之间流出去。坪上村,上寨村和童子林的人就是生活在这两座大山深处,童子林在下游,上寨村在中游,而坪上村是在山的尽头,也是河的尽头。对童子林的人来说,坪上村的人就是高山人,一直以来坪上村的地理位置和人都是被下面两个村所瞧不起的,他们两个村在很多方面的条件都要优于坪上村,所以在他们的心里也就有了优越感。
郑德友不知是托了他两个姐姐的福还是什么,身体格外的健康。虽是在那个饭都吃不饱的年纪,可硬生生长成了一个体格壮硕的孩子。一晃郑德友已经八岁了,这一年他的妹妹出生了。虽说他到八岁才有了自己的亲妹妹,可是他并不无聊,他周围的邻居就有两个和他同年的玩伴,还有其他只是相差一两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