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许多外省来黔的旅行团大都把省会贵阳作为一个落脚点,并不在此安排观光行程。我们也是抱着同样的打算来到贵阳,毕竟城市的风景多是大同小异,难以令经历颇丰的一家人提起兴致。能够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美食,再在这片土地上安睡一晚,也算是与它结下了一段缘分。
晚上八点左右,汽车由绕城高速驶入城市西北方位的白云区。这里远离闹市区,自然算不上车水马龙,可幢幢高楼华灯初上的夜景倒是不俗,况且十分顺畅的交通才真正对我们大有裨益。一家三口并未直接去往酒店,而是就近寻了一家方便停车且还算热闹的餐厅解决迟来的晚饭。
贵州美食以酸辣著称,而酸辣口味的菜品则又绕不开酸汤鱼这道经典。在汇聚了全省美食的贵阳,大街小巷的霓虹招牌上总能瞧见酸汤鱼的字样。不过,只有那些在“酸汤鱼”前面加上“凯里”二字的,才能算得上地道风味。这就同“烤鸭”之于“BJ烤鸭”、“臭豆腐”之于“长沙臭豆腐”是一个道理。
据说,最正宗的凯里酸汤鱼采用稻田鱼炖制,在处理鱼肉时不去鱼鳞与内脏,仅仅取出苦胆即可入锅。这虽然听起来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却是苗家人百年来流传至今的正统古法。而此刻端到我们桌前的酸汤鱼却是表皮光滑,我也并未在碗中找到鳞片的踪迹。不知是老板根据我们的外地口音特意调整了烹制方法,还是我们并未找寻到真正的地道口味。
且不谈正宗与否,眼前的酸汤鱼正冒着腾腾热气,热气里夹杂着的浓郁番茄香味也放肆地扑鼻而来,令人瞬时胃口大开。嫩白的鱼肉浸泡在红色汤汁中迟迟不欲起身,只好由我亲自下筷剥入碗里。轻轻夹起送入口中,还未等早已摩拳擦掌的牙齿出动,鱼肉便在舌尖缓缓融化开来,酸味与辣味随之唤醒整片沉睡的味蕾。虽说是酸辣,可在我们这样久食湘菜的人看来,它的酸味倒算是醇厚,至于辣味,确实有些不值一提了。
除开酸汤鱼,我们还品尝了贵阳街头最常见的丝娃娃。丝娃娃又叫素春卷,是由米粉和面粉蒸烙成的薄饼卷着萝卜、海带、黄瓜、莴笋等各类菜丝,与安顺裹卷十分类似。讲究一些的餐厅,会把薄饼与各类素食单独装入小碟,再配上一碗点睛的秘制蘸水,让食客可以自行搭配食用。当然,碟中自然是少不了折耳根的身影,这个令外地人闻风丧胆的食材是贵州餐桌上的宠儿。
说实话,我起初以为“丝娃娃”这个名字,是来源于当地方言的一种直译。直到听人说起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才恍然大悟。原来,洁白的薄饼像是床小棉被,当素食被裹入其中后,便如同新生儿被裹在襁褓之中。不过细想之下,这个比喻并不恰当,毕竟丝娃娃是要被吞入腹中的食物,比作令人怜惜的幼小生命又哪里合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