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南京目前保持比较完好、相对成片的民国建筑群,集中在东至江苏路、西至西康路、南至BJ西路、北至山西路的广大区域,主要道路包括琅琊路、牯岭路、颐和路、莫干路、灵隐路等。
此类建筑多为西式风格——通常为二层小楼,或木制结构或砖瓦结构,庭院较为宽阔,遍植花木,曲径通幽,按照现在的说法,即为“都市别墅”了。这些建筑多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之间,日占时期成为汪伪政府高层和日军高官的私邸。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保存较为完善,目前是NJ市的历史为文化遗产。
我最爱夜深人静之时深入这片天地,静静的探索这片民国时期达官贵人们的办公和生活场所。沿着BJ西路一路往东,经琅琊路至普陀路,仿如走入民国的历史画卷。或大或小、或一层、或两层的西式小楼沿着道路依次排开,高耸的院墙隔绝了内外,透过院墙的顶端,或青砖或红砖或木质的小楼在昏暗的灯光中依稀可见,月影在楼层中留下了道道身影,在明暗相交间越发的显得神秘,仿佛在诉说着那个少为人知的时代所发生的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倾诉着令人津津乐道的旧时代文人骚客、达官显贵们的恩怨情仇。
较为著名的建筑有蒋玮国故居(普陀路15号)、冯玉祥故居(宁海路21号)、阎锡山公馆(颐和路8号)、任仲琅故居(颐和路16号)、陈布雷故居等,其中尤以蒋玮国故居最令人印象深刻。
该院占地颇大,东西约四五十米、南北约二三十米,即使在民国时期看来,也算豪门大院了,当然这与蒋玮国皇亲国戚的身份是分不开的。院内主建筑为两栋坐东面西的二层西式小楼,青砖瓦面,虽不是高楼大厦,但建筑样式之精美、装修之精致、布局之典雅,即使放到当今之时,也毫不逊色。
尤其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从西大门的院墙翻越而出的那一片“七姐妹”蔷薇,正在盛放之时,宛如一位民国时代的宫装少女,尤守着属于她那个时代的爱恋。夜风轻拂,紫的、白的、淡红的各色花儿齐头摆动,那一抹娇羞之态足以令你沉醉,忍不住凑上前去,抬头嗅一嗅那醉人的芬芳,此刻你所感受到的,除了那抹花香,还有那近一个世纪前的历史厚重感。想到白日里经过此地时的热闹场景——游人如织,少男少女各着盛装,在蔷薇花下留下美好的身影与回忆,恍如隔世。而我独爱这夜晚的清淡与恬静,正如花前灯下的美人,只有在卸妆之后,才能独享片刻的欢愉。
时至深夜,四下俱静,连虫儿都已不再鸣唱,漫步在这夜深人静的街头,抬头仰望七八十年前的建筑与花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三十多米高、两人环抱、曾是宋美龄最爱的雪松,看淡历史风云、看惯人间冷暖、看清人间沧桑,也只有她,在此片天地间能够傲然生长、绝世而独立、尽显芳华。
终于来到颐和路,淡黄色院墙沿颐和路伸展而去,一幢幢洋楼掩映在高墙林荫中。昔日的金陵春梦已烟消云散,唯有路两侧的法国梧桐苍桑依在,见证着这条路曾经的叱咤风云。俗话说“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说的就是如今国内保存的最完整、数量最多的民国建筑群——颐和路公馆,内有两百多栋民国建筑,享有“民国建筑博物馆”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