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月亮出来照半坡照半坡…”
五更鸡鸣,许釉起了个大早,瞥见外面,“朦胧夜色弦月薄”。
脑中不由弹出,这两句谣曲。
就不难联想到:
一位长于抒情的女子,借山下,汩汩淌水的小河,来表达自己对意中人,的“思之切,念之深”;而照半坡的月亮,则从侧面,含蓄的写明了,女子思念心上人,彻夜难眠时的情景。
颇有《关雎》中——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直白。
亦是《卫风》中——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的缠绵。
而今日,将要整理的民谣核心词,恰为——相思,是巧合吗?
思绪收还。
一番洗漱后,许釉,手法熟练地,给自己,煮了一碗简单的清汤面。
葱香阵阵,色泽湛亮。
一个通体晶莹的,荷包蛋,静静地卧在碗底。
他拾起木箸,夹起一筷。
吹凉,浅尝了一口,腾腾雾气,蒙得眼前,有些湿润。
入口微滑,咸淡相宜。
他取下,有些影响观感的镜框。
端起瓷白的碗,轻呷了一口面汤,倒是,和记忆中般鲜美。
又连捞了好几筷,偌大的面碗,很快就见底了。幸而,他提早在锅里,温好了水,这样就不必,再多费时烧水了。
收拾好碗筷,许釉微微倚在窗前,看着渐明的天色。
若有所思……
《唐诗纪事》中载:“古有采诗官,命之曰风人”。
可见采风官一职,古来有之。
不过,“采风官”最早可追溯到,周代的“轩车使者”“逎人”“行人”等。
他们接受王命,手持木铎,巡行天下,并用简牍,记录所见所闻,兼有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两种职能。
而设置采风官的目的,正是为了——“观风俗,知得失”。
天子要“学乐辩风”,方可“不出牖户,尽知天下”,以正为政之失。
他此行的使命,也与这个有关。
不过似乎要简单一些,不必再像,先辈那样访遍神州大地。
也相对自由一些。
毕竟,可以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东边儿,依稀翻出了鱼肚白。
屋里也亮堂了些。
他收回思绪,挨着窗坐下。
从书架中,抽出一个,厚厚的纸皮本子,粗略的扫了一眼,之前的笔记。然后,翻到崭新的一页,提笔写下“相思”二字。
是漂亮的林氏小楷。
兼具晋书的潇洒飘逸,和唐书的工整严谨。
世人皆知:林公虎门销烟之壮举。
却鲜有人知,其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亦不输旁人。
悲哉叹哉!
许釉长吁一口气,将一首壮谣——《石榴青》倾墨洒下。
“唱山歌哎~
这边唱来那边和
山歌好比红河水
哪怕滩险弯又多
弯又多”
……
这首,唱遍桂北境内的民歌,曾是姑娘,送情郎上战场的励志歌。其字里行间,氤氲的相思之意,自是不在话下。
眼看一首民谣告罄。
许釉,握在手里的钢笔,却没半点儿停歇的意思。
只见,他继续动笔,于这首民谣旁,认真注释:
“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
人们将“红河水”改为“春江水”,“哪怕”为“不怕”…
本首民谣的称谓,也改成了,如今广为人知的——
《山歌好比春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