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心理学界著名女教授在一次记者采访中被问到:“教授是在一次怎样的事情下而想到了修习心理学呢?”
“是因为我曾经也患过心理疾病,抑郁症。”
记者明显感到很惊讶,但又兴奋的说道:“那您能详细的说一说吗?”
“嗯……抱歉,我还有其他工作,再见。”女教授摇摇头,拿起桌子上的手提包向外走去。
“欸欸?教授!教授!”身后的记者传过来声音。
女教授头也不回的走了。
“咔哒”推开大门,女教授回到了自己的小公寓。
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上面立着一个相框,照片上是一位中年女子和一位十二三岁的小女孩。
女教授看着相框里的照片,眼睛里闪过暖意,打开抽屉,拿出一沓沓的信,这些信没有一点褶皱,可以看出来它的主人非常爱惜它。
女教授拉开椅子,坐在位子上,一页一页翻看着这些信,嘴角一直都是上扬着的。
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深夜,女教授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她梦到了她过去的日子。
她是母亲领养的孩子,没有父亲,母亲一个人抚养长大。
母亲家里条件并不好,甚至可以说的上穷,她一直想不明白,既然家里这么清贫了为什么还要领养她呢。
她常常能够看到母亲下班回家后一个人偷偷哭泣的样子。
她的母亲很喜欢记日记、许愿望清单,例如:想去看一次北京长城。母亲会在前一年就开始存钱,存够了,带着自己来一场旅行。
母亲在她面前总是微笑着的,喜欢喊她小乖乖,母亲很温柔,带给人暖洋洋的感觉。
她那是很小,不明白这么温柔的母亲为什么会一个人偷偷哭泣,于是她记录了下来,害怕以后忘记了,每天都会把这件事记录一遍,渐渐的成了习惯,成了执念。
后来她上高中了,分文理科的时候她选择了理科,但是她是一个严重偏科的人,文科成绩很不错,理科成绩一塌糊涂。同学们很疑惑,老师更是把她叫到办公室里询问,母亲也问过她为什么,她什么也没说。
她的理科成绩不好,所以她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去学习,常常复习到半夜三四点钟,困到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时考了很高的分数,甚至可以考上清华北大,但她的志愿是北京师大。
这一次,仍然没有任何人理解她,她只是说:“是成绩迁就我的志愿,而不是志愿迁就成绩。”
大学报道前几天,她离开了自己的家乡,独自一人去到北京上大学。
在这上大学的几年里,她常常会写信给母亲,告诉她她想念母亲做的鱼香肉丝了,想念和母亲待在一起的日子。寒暑假也会攒钱和母亲看过祖国的大江南北。
到大四了,她突然告诉母亲自己要去美国留学了让母亲和她一起去,母亲问她为什么,她说:“我想成为心理医生,一流的心理医生。”母亲不说话,眼泪流了下来,泣不成声的说:“好像啊,你们好像啊……”
原来,母亲她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她的朋友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是自杀,那位朋友很早就患上了抑郁症,她曾经向所有人透漏过自己很痛苦,但所有人都没有当过真。最后朋友真的去世了,所有人才开始正式起来。母亲很愧疚,朋友的去世也成了母亲的一个心病,导致任何人都走不进母亲的内心,因此,收养了女孩。
母亲说完了故事,女孩突然抱住母亲,“没关系没关系,她不会怪你的,因为你们是最好的朋友啊。”
在当天晚上,母亲感觉耳边有人在说话,那个声音她熟悉又陌生,“没关系啊,因为,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我不怪你,嘻嘻。”
母亲流泪了,在梦里无意识的流泪了,呢喃道:“谢谢你……”
后来,母亲和女孩一起去到了美国,学完了心理学的所有课程,带着母亲去全世界旅游。
在母亲的生命临终之际,母亲轻轻说了一句:“谢谢你啊,我的小乖乖。”
这是女教授第一个遇到的心理疾病的患者,这个治疗的过程很长,五年…十年…二十年…
其实陪伴,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