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张四维领了任务之后,脑袋虽然疼,但这事儿虽然大但不是急务,倒可以慢慢调研,思虑周详再做起来不迟。但有些事情是比较紧迫的。皇帝嫡长子洛亲王万里七年年底出生,万历十三年春节时虚岁已经八岁,按制要出阁读书。这里面有个讲究——明代,只有皇太子才有资格“出阁读书”。至于其他皇子,那都是些混吃等死的货,教育成啥样就无所谓了。
实际上,若有朝臣上奏请洛亲王出阁读书,就相当于提醒皇帝定储位。虽然他嫡长子地位早已无可动摇,后宫也无有皇子的妃子专宠来动摇其地位,但皇帝确实没有正式立太子。
按照太祖留下的制度,继承人培养越早越好。但大明历任皇帝不按祖制来的很多,例如英宗皇太子十二岁出阁、武宗虽然八岁出阁读书,但经常请假,而且一请假就是半年多。就是万历皇帝自己,在八岁时朝臣请示穆宗让他出阁读书,穆宗当场拒绝,并表示:“等到皇太子十岁后再做打算。”
明代皇室对皇太子出阁读书的抵触,实际上是对帝国继承人教育权的争夺——若早日出阁被四书五经灌输傻了,不免成为文臣的傀儡,还特别傻缺。
太祖所立皇太孙朱允炆就是尽信书的主儿,被身边的书呆子一通忽悠要削藩,才被成祖捡了便宜。朱棣得了龙椅后就汲取教训,他东征西讨的时候多数都带着朱瞻基,免得他被文官洗脑。
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历任皇帝觉得皇帝光读书不行,这皇帝最好像太祖、成祖一样文武双全,因此骑射也被纳入教育内容,五军都督府内也有勋贵大臣做太子的军事老师。当然,信奉“二龙不相见”的嘉靖帝除外,穆宗哥俩个能在嘉靖帝八个儿子中活到成年都算大造化——其余六个全领了便当。
因变法前后,皇帝的举起屠刀大砍大杀,多年亲政下来权威也日重。再加上洛亲王地位稳固,因此这些年朝臣并没有把皇帝没有立太子当做大事儿正儿八经的上奏。
张居正薨逝后,朱翊钧被李太后提醒,让他重视皇子的教育。他现在二十五虚岁,就有六个儿子,三个女儿——将来很可能生几十个。
洛亲王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如今跟着弟弟一起在内书房学拼音和识字。想到后来自己的孩子很可能组成一个班级,那朱翊钧必须将后代教育问题提上日程了......
朱翊钧瞌睡,就有人递上枕头。万历十三年八月初三,皇帝御早朝,礼部尚书王锡爵请示皇帝,道是洛亲王睿龄渐长,聪明出众,建议皇帝让他出阁读书——众臣一听,这肠子都没悔青了。
这里面有个说道:请册立太子一般都是内阁首辅的事儿,但并不绝对。如果此前皇帝没有定下储位的意思,且明显超过了应该定太子的时限,那打头炮的大臣上本或当朝上奏算“定储之臣”,这身份与“从龙之臣”地位差不多。
将来洛亲王继位,不管他本人对王锡爵观感如何,必须给王锡爵今日的行为一个交代,升一级是最起码的。如果洛亲王对他观感好些,这就是异日飞黄腾达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