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稻仓满,着新装,税赋一交便是年,待来年,望来年,风调雨顺又一年。
这是一首在扬州乡下流传的口谣,语句浅白,也将农家的愿景说个分明。等到农家人将农活忙完,年关也就离得不远。
秋季的最后几天,县里派来的公差便在山溪村挨家挨户的收粮纳税。古代不好检查农家的收成,只能设了定额,还好这几年没有灾情,大家的收成还算不错。
因陈恒今年读书的缘故,老陈家拿不出太多银钱,只好让公差多拿走几袋粮。周氏看的很是心痛,这都是自家辛辛苦苦种的啊。
可惜没有办法,家家户户都是这样过来的。好在新君登基后有意照顾农户,公差收粮的价格还比一般的粮商收价高些,真要算起来还比交钱来的划算。
这一年最后一件大事忙完,老陈家就可以安安心心准备过年。
今年老陈家算是发生不少喜事,一是家中有弟子开始读书,生活上有了更好的盼头。二是李氏生了个儿子,这是添丁之喜,让二叔陈淮津得意了好几个月。
农家以种地为生,家中男丁多就是现成的生产力。这个大胖孙子,在陈丐山跟周氏眼里,就是未来一束束长成的稻穗,看着都觉得喜庆。
陈恒在夫子家一直上课到小年前一天,就要开始旬假。有点后世放寒假的意思,不过时间不长,也就放到大年初五。
师生二人约定好下次开课时间,陈恒就可以安心在家中自习。今年王先明家要去扬州府过年,听师母偶尔提起过一句,好像有个亲朋在那边。
长辈之事,陈恒也没敢细打听。再加上,他自己也要忙着赚钱。
年关前,家家户户都要换春联。这玩意儿去县里买要十分,路途还远。
作为村里唯一一个读书的,陈恒直接开价八文钱,只需自备纸张,一副笔法隽秀的春联便能带回家。
如此公道的价格,一时间老陈家的门栏都被人踩破。更有不少邻村人,托人过来求上一副。陈恒也是来者不拒,还能给他练字不是。
这些人上门,不免拉着陈丐山跟周氏说几句喜庆话:比如你家这个孙子,额头看着又高又阔,将来不得了啊。
听得两位长辈喜笑颜开,更觉生活会越来越好,出门跟村人唠嗑都更有底气。
这个年关,光是写春联,陈恒就赚了半两银子。钱不多,周氏也就让他自己存放,全当孩子自己的零用钱。
陈淮津看在眼里,也是十分羡慕。
一日晚上,他跟媳妇李氏躺在床上,突然直起身跟对方说道:“以后咱也让双喜读书吧。”
双喜是他儿子的小名。
李氏听着只是笑,“孩子都没满岁,你就惦记起这个了?”
“那可不。”陈淮津得意的躺下,“你看恒儿现在多神气,连带着我大哥都有光。村里多少老木匠,那些木工谁做不是,这次都上门来找大哥,还不是因为恒儿在读书。”
李氏点点头,只是有些迟疑道:“这读书,怕是要不少钱吧。”
家中管钱的是婆婆周氏,所以李氏对陈恒读书上的开销,一直不太清楚。
可陈淮津他清楚啊,想到大哥交给王先明的十两银子,他不禁眼睛一暗,嘟囔道:“不行,过完年,我就得去县里看看,可不能以后耽误双喜。”
“爹跟娘肯吗?”李氏想起陈淮津之前几次去,都落得无功而返,不免有些迟疑。
“不肯,我就闹呗。”陈淮津晒笑,开始耍起无赖,“我去县里又不是玩乐,他们肯定会同意。你知道的,我又不喜欢种地,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那里是人干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