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未分类 / 机车王 / 第七章 好奇猫又发博文了(1/3)

第七章 好奇猫又发博文了(1/3)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好奇猫的新博客标题不刺激,行文也不刺激,但内容却有点刺激。标题是:《戏说匠人与文人》,其内容为:
  凡谈及紫砂文化,或言其历史与文化。当然,紫砂壶是有历史的,多久?明朝嘉靖年间吧,我实在无法把它提得更久了。说是新石器时代就在宜兴有陶坊痕迹,那哪儿没有啊?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哪里没有?你确定那是紫砂吗?
  宜兴人又爱拿苏东坡说事,你肯定苏东坡用的是紫砂土吗?北宋时期是煮茶,并不泡茶,苏东坡制过煮茶的茶壶,可没说是紫砂。
  比较可靠的可能还是《阳羡茗壶系》中所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也就是崇祯之前一百年之内,大约嘉靖年间开始。出土最早的紫砂壶,也是嘉靖年间的,所以大约400年历史,相对于宋瓷来说,只有一半时间。
  《阳羡茗壶系》的作者周高起,县考考进了县重点中学,后来应该高考没考上,家里有点钱的。曾经撰写过县志,估计算个地方上的名师,这本书写得文辞一般,但倒蛮对我胃口,平铺直叙,内容比较详实,不像有些酸腐文人掉书袋,看起来脑仁疼。
  而到了时大彬时期,几两重的紫砂壶,能值二三十两银子,使得泥土可以跟黄金去比价格,宜兴人以为紫砂为贵的证明,引以为豪,呵呵,豪的确很豪,但下一句是:“世日趋华,亦足感矣”,也就是“时代一天天的追求奢侈品,实在是令人感叹啊。”紫砂壶万历以后逐渐变成奢侈品,这是不可否认的,但中国文人就这点不好,感叹啥倒是说清楚呀,到底是感叹人心追求奢华的堕落,还是感叹紫砂壶太贵?我觉得都有,我想作者心里一定在暗骂:“紫砂壶他娘的这么贵,买!不!起!”。不过现在好一点全手工紫砂壶,也要四千五左右吧(我们就不说时大彬级别的壶手的全手工壶了),值1.5公斤99纯银,明朝的一两大约35克,忽略白银的纯度差异(那时的纯度肯定不如今天),也就是40两白银,难怪今天壶友们也要感叹,真他妈的贵!
  徐友泉的老爹,大约是个乡绅,“好时大彬壶,延至家塾”,百度百科里也不知道哪位仁兄翻译的,翻译成“喜欢时大彬的壶,请到家里来教导孩子”,明明是“喜欢时大彬的壶,请到家里来做壶”好吗?时大彬有资格教私塾吗?教私塾起码也要个秀才好吗?我年轻时喜欢读一些家谱,家谱里总爱夸大祖先,比如宋朝做个副知寨(副知寨通常是武职,比如《水浒》里的小李广花荣),就写成边关兵马总司令,这种翻译,多少也有这种心态。
  时大彬的徒弟李仲芳,“入金坛”,就是去常州给人做壶,常州读书人多啊,有钱人多啊,大约就跟顾景舟跑到上海做壶差不多。但时大彬常拿着李仲芳的壶署他自己的名字,所以现在大师徒弟代工,在紫砂界,应该也算正常,文化传承,懂吗?
  紫砂壶的造型两大类,素器和花器,花器虽然费更多功夫,但素器却往往自称古朴,还拿徐友泉死前的话来说事:“吾之精终不及时之粗”。我最讨厌的就是中国文人不把话说清楚,所以用中文来写科学论文也很容易表达模糊。徐友泉到底感叹啥,想说“我做得精巧风格,比不上时大彬的粗狂风格”,还是“我做得再精细,还是卖不过时大彬的粗糙啊,还是名气不够啊,啊啊啊啊啊。”
  紫砂界还喜欢引用的有一句,“人间珠玉何足取,不及阳羡一抔土”,来说明紫砂的美妙。这就是到了清朝了,和文人勾结了,说这话的是谁?汪文伯。汪文伯什么人?壶商啊。至于说他是文人,应该也就是个耕读世家(知识分子家庭)的后人,高考却没考上的。上面这句话,出自一首诗,诗名就是《陶器行致陈鸣远》,陶器行嘛,壶商无疑,软文啊软文。
热门推荐
足球:开局复制巅峰梅西属性 禁区之狐 从球迷到超级球星 余下的,只有噪音 篮球永不眠 篮坛:从神经刀开始 开局满级爆射,梅西求我入阿根廷 教练,我还不想退役啊 签约AC米兰后,我开摆了 转行后,我成了篮坛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