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三个感受,一个地方哺育了一种审美观,欧洲人喜欢丰富、热烈的情绪,而中国人喜欢淡雅素净的情绪,造成欧洲人更加奔放的性格,而中国人更加内敛的性格。但是,不妨碍中国人能够体会欧洲式的美。但是,对于现代作品,似乎没有审美教育的话,还是比较难以欣赏的。”黄维解释道。
“越是发展到后来,则越是需要教育。但是人的本能还是基本的,我曾经有个画画的朋友,那时我家里要装饰,去家具城的画廊买画,虽然都是低端画,但我也想买性价比高一点的。说实话,以我这样的水准,我是看不出好坏的,所以我请教他。他给我出了个点子,让我天天到画廊去,对着看中的那些画看,看熟了,看到要吐,剩下的不想吐的,就是好画。我真这么做了,为了买画,更为了验证他的说法。果然很有效,那些没有吐的画买回来,这么多年下来,我都没有讨厌过。这就是人的本能,虽然发掘需要花点时间。然后这么多年对着这些画,我倒发现了这些画的优点到底是什么。你继续。”季行说到。
“还有你给的东西方文化的那个比较的列表,真的让我非常惊讶,我没想到其实我们中国落后了不是两三百年,而是一千年。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欧洲建立现代医学和人体解刨学的时候,李时珍在采草药,而紫砂刚刚开始的时候,欧洲已经建立了现代代数系统,感叹啊。呃,暂时就是这些。”黄维说到。
“我所罗列的,基本都是科学技术和文化上面的比较,我还没有罗列其他方面的比较。其实根本上是个思维方式的问题,王阳明为什么看了七天竹子就放弃格物了?当时欧洲的火器已经超过中国了,为什么他不去格一格?困难嘛。搞个玄之又玄的传统学问多容易获得学术地位?你看现在网络上很多人半懂不懂的都会来两句莫之所谓的话,这多容易学,别人听了还觉得你水平很高,大师也很容易当。”
“就举现在的例子,你对你的发展方向有困惑,我可以这样给你解惑呀。黄维同学,你所说的,都是空相,你不要着相,要学会放下,要舍得。怎么样?有水平吧。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百无一用。你不觉得你们对器型说的那几个词,也很神叨叨吗?”
季行停下观察了一下黄维的情绪,见没有太刺激他,接着说:“我来把你的几点引申一下,可能有些话不中听,你耐心一点听。”
“你的第一个感受,就是西方艺术高于中国艺术,这要看时代。商朝的青铜器艺术,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宋朝的瓷器艺术,是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中国的书法艺术,很难和西方书法比较,但无疑从魏晋到两宋这段时间,也是非常辉煌的。注意前两者,青铜艺术和瓷器艺术,都是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的。有一个倾向,就是中国从秦汉达到辉煌,之后整体实际上一直在走下坡路尤其是哲学思想上,最后两次被灭国,又两次复国。”
“你的第二个感受,就是技术的发展,让艺术提高一个层次,对我来说,这是天经地义的,是想当然的。所以,对于每次技术的进步,艺术界,尤其是传统工艺界,不能排斥,而是应该拥抱新技术,一方面,利用技术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可能会创造新的艺术,比如钢铁的埃菲尔铁塔。相反,如果排斥的话,一定有人会超越你,然后把你淘汰。”
“你的第三个感受,就是审美观的发展。我还是强调审美是天然的,虽然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一定的教育,但是,如果一定要通过很复杂的‘高深’的教育的话,那么,这艺术差不多走到头。我跟你说个例子,书法,中国人都懂的,需要一些教育,一些教育之后,你读二王的贴,会不觉得美吗?你读欧柳颜的贴,会不觉得美吗?你读宋四家的贴,会不觉得美吗?还有很多很多,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数不胜数。但是,你去现在的书法展览,就会发现自己可能需要一些‘再教育’,至少我是这样觉得,很多作品我实在看不出美来。我有个朋友,租了一套房子做小生意,隔壁那套是同一个房东的,租给了一个教古琴教书法的‘大师’,留着长头发和小胡子的家伙。他的书法都是草书,看上去还不错,就是我认不出上面的字,反正我也不懂草书。后来我看到他给房东的协议和签名,钢笔字,简直把我颠覆了。这钢笔字,丑得一逼,难怪他只能写草书,要他写正楷,立马原形毕露。然而,如果我说他的草书丑的话,他一定会说:你不懂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