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开始,燕堡只能靠剥削半岛上的部落贡献鹿皮等兽皮,换取了一些盐巴、火药,以及急需的铁器和耕牛。
这些紧要的物资,让燕堡的实力不断地增长。
对于物资的渴望,让燕堡上下格外的团结,同时露出了饥渴的野心。
短短几日内,他们就收编了大小十来个部落,建立附庸军,自己人端着火枪督战。
依靠着人海模式,第一个月,他们就征服了燕堡方圆百里的部落。
第二个月,燕堡方圆两三百里的大小部落也开始顺从。
于是,燕堡控制的村落,达到了近五十个,人口突破了两千人。
朱慈烺优中选优,从远近关系,服从程度,挑选出了两百顺从的土民,让他们成为了所谓的燕军。
家丁为军官,子侄为将领,但是初步的建立了一支军队。
但同时,他还建立一支亲军,全部由火枪组成。
人口的增加,让燕堡直接管理的模式就行不通了。
不得已,朱慈烺以锡兰郡王的身份,将他们进行郡县化,即建立乡里制。
或者说是锡兰特色化的地方制度。
以五村为一里,燕堡任其为里长,负责管理这五个村落,如收税、诉讼,征兵等事。
而其上,每五里,即25个村落,作为一乡,设立乡长、乡老、乡僧。
乡长由汉人担任,也就是他的子嗣,手底下拥有一支五十人组成的军队。
负责军队。
乡老则负责教化和民政,负责征粮和诉讼,由土人之中威望较高者担任。
而乡僧,这是锡兰的特色了。
因为这个地方,基本上都是泰米尔人,信奉的是所谓的婆罗门教,宗教思维极其浓厚。
为了更好的治国,管理宗教就势必要做,所以就有了乡僧。
燕堡辖两乡,乡辖五里,里辖五村。
同时为了分割土人,朱慈烺将第一月归顺的土人,一个个赐予了明人姓氏,并且允许他们来到燕堡贸易。
更关键的是,他们的赋税只有三成。
而其他部落,则为五成。
燕军也是从这些部落中挑选出来的。
巨大的落差,以及优待,让这群土人对燕堡拥有较大的向心力。
同时也让土人人心不齐,很难勾结一起威胁到燕堡。
虽然只有2000人,但朱慈烺却管理得井井有条,不愧是参加童子试的人,对于大明的基层了解颇深。
中央,朱慈烺却也大方。
他封自己的二弟朱定为定国公,老三为永国公,一人安排了一个村子作为直管地,赋税由其征收消。
老三不满:如今天高皇帝远,大哥为什么不将我们封为王爷?
朱慈烺则不惯着他们,直接道,虽然这里距离大明万里之遥,但你们不要忘了附近还有葡萄牙人。
一旦他们知道我们与大明勾连不深,甚至是弃子,到时候可就危险了。
甚至他还要求两人不得改会原名,依旧是朱定,朱永。
而他自己,对外也一直称锡兰郡王,朱赐。
随着过年的临近,整个燕堡也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