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应天府今天下起了濛濛细雨。
苏缘撑着油纸伞,踏在一条六百多年前的青石街上。
昨天,苏缘和朱元璋、朱标聊到了深夜,最后苏缘开着他的那辆BYD汉带着父子二人在皇宫里好好的转了一圈。
由于是晚上,而且在老朱清场的命令下,倒也没有引起什么影响。
这下是前有大G,后有Beyond的了。
苏缘依旧记得当时老朱恋恋不舍的从车上下来,眼中闪着光芒,对着他问道为啥是汉不是明?
苏缘当时笑道,要是大明能带着华夏称雄于世界,那或许在后世,应当是汉明共立。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老朱和朱标听进去了。
或许在苏缘给老朱讲述那三顺的时候,在老朱心中,那科学和儒学的天平已经向着科学倾斜了。
带着他们坐上车,驾驶车辆,或许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感。
苏缘昨晚睡觉前都在想,自己这两天跟老朱讲的话,以及自己未来的安排。
不过总的来说,苏缘的第一个目标,让老朱相信科学这一点是成功了,这也不白费苏缘这几天花费的口舌了。
可接下来的培养科学人才却是让苏缘有些头疼。
明朝建国之前的乱世,元朝养起来的那群数学家们也都死的差不多了,可能都没什么传人留下来,不过也都说了那是乱世,谁也没有把握能一定活下来。
而建国以来,老朱就杀的更精准了,逮着文官就是一通砍,杀得官员们上朝就如赴死一样,每次出发都要交代后事,生怕自己回不来了。
虽然这些官员都是在儒学的熏染下成长的,但在他们当中,总是会有些有着自己爱好的人。
例如宋朝时期的宰相苏颂,他是个正宗的儒学文人,可他又是当时世界上顶尖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等等。
他发明了水钟仪象台,它以水力驱动,集天象观察、演示和报时功能为一体,这是被誉为世界时钟鼻祖的发明。
还有很多人就不举例子了。
拿他举例子也是为了说明,在古代,官员就是有着最高智商,最多知识储备的群体。
可老朱已经在明初的三大案当中,如割韭菜一样,将这个群体杀了一批又一批,所以你要是翻找明朝有名的科学家,大多都是在1500年之后出生的。
例如徐光启、宋应星、李时珍等,因为人才也是需要培养时间的。
要是再翻找洪武十八年重启的科举考试,你就会发现十八年这一年人是最多的,将近五百人,但这是十四年未科举,累积下的人才。
后面那是一届比一届少,有一届甚至只有三十来人,这可不是恩科,是正经的三年一届的科举。
要知道从永乐开始每科差不多都有两三百人了。
当然,这里不是说老朱杀得都是错的,主要是讲老朱这些行为,给苏缘多多少少带来了些麻烦。
没有多少现成的人才可以供苏缘直接使用了,所以苏缘只好盯上了那些大明未来有名的官员胚子了。
例如三杨啊,夏原吉、解缙什么的。
他们能从众多的聪明人中脱颖而出,那应当是格外的聪明。
而且他们正处在13-20岁之间的青少年时期,也就是所谓的叛逆期。
此时的他们肯定不如后面历史上那般的沉稳,只要苏缘给他们展示些新奇的东西,应当会对科学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