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位心理学医生说,
渴望被理解,
本质上是想控制别人。
说,比如一个人渴了,需要别人理解,把水杯放在自己手里。这叫渴望被理解。
并且进一步表示,其实自己理解自己都很难,自己理解自己都很阴暗,当别人真正理解自己的阴暗,会是很难受的感觉。
真是越听越可怕!
心中装着多少阴暗的东西,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呢。如果这么见不得人,那谈论的还哪是什么理解,而是接受和生存的问题。这不就是大巨婴视角么。这比很多言情小说作家的逻辑低劣多了。哪怕肤浅的言情小说,都明白,这种怕人理解的人,最讨厌的人就是自己的人,都是反派角色。而反派角色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激发衬托主角的美的。现在的心理医生们,都从来没见过主角的吗?多读点书啊。
这个结论层次太低了。
希望别人理解,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只有强迫别人理解、强迫别人按照自己思路做反应、不允许别人离开自己,才叫控制。
高级的爱是深度共鸣。如果你还在期待某个人理解,说明自己心尚未死,说明自己愿意爱别人,说明自己美的有内涵。
心如死灰的人才放弃这一切。
低级的人才以己度人,认为互相的理解是控制对方的把柄。
心理学脱离美学,就不可能是健康的了。所以很多心理学医生本身病的都不轻。
难道文人几千年共建的精神家园就是为了小肚鸡肠的控制别人吗?文人那是精神享受,那叫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哪个文人是人格不独立的?文人的人格独立,不亚于刀光剑影打出来的。
渴望被理解的那部分,就是一个人衬衫上戴着的珍珠项链。
知道自己是美的,想被看见这串项链。
珍珠没错,被看见与欣赏没错,美没有错。
这世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散落着每一个寂寞如雪的个体。我们在黑暗中,需要一点微光。
我看见了这点微光,便想要分享给我所爱之人,希望对方也被这光点亮温暖。
所谓爱,何尝不是这种共同的看见呢!
当我们敢于面对黑夜,萤火虫的飞舞便是一种异常美丽的景色。我们一同欣赏这样的景色,感动其中,这便是爱意的流动。
我们只有敢于承认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无爱才是正常的,才会更加珍惜爱的存在与美好。
那一串戴在颈上的珍珠项链,需要搭配得体的衬衫,我们大方优雅地戴着它彼此欣赏,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理解是不是值得期待的事情,取决于自己想展示的是颈上珍珠还是其它。
如果你的心,尚有美丽的东西存在,那么你所期望看见你的心的人,会感到深深的被爱与被需要。
我排除万难,历尽艰辛,不就是为了拿自己内心最纯净的部分,照见所爱之人吗?
相信美,便是不背叛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那便是生而为人最值得追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