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元光六年,秋,匈奴数盗边,渔阳尤甚。第二年,元朔元年,秋天,匈奴两万骑兵南下攻打辽阳、雁门等各郡,杀死辽西太守、掳走两千人口,在雁门郡也击败了汉军,杀死汉军将士千余人。
元朔三年秋天,匈奴又入雁门,杀略千余人。这几年之内,几乎每年秋天匈奴都要南下。
汉朝和匈奴按季节出兵,唐朝和它的对手突厥、吐蕃也是这样。
突厥人南下一向挑秋天,隋炀帝时期,大业十一年,有一场雁门之围,隋炀帝夏天到汾阳宫避暑,结果秋天的时候东突厥始毕可汗就率领大军杀了过来,将隋炀帝围困在雁门,最后隋朝大军到来,东突厥才解围而去。
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夏天,八月初九李世民登基当了皇上,东突厥八月便出兵南下,八月三十就到了长安西郊的渭水河畔,李世民无奈之下,把长安国库都搬空了,换取东突厥退兵,双方杀白马立盟,也就是渭水之盟了。”
“难道没有过不按照季节出兵的先例么?如果我们能在冬天突袭敌人的牧场,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木华黎皱着眉头,思考着帖木儿口中出现过的那些战例。
“也有,不过只适合小规模的军队突袭,大规模作战还是要遵循自然规律的,就在渭水之盟签订后一年,唐国李靖率精锐骑兵三千,直接突袭东突厥牙帐,东突厥完全没想过唐军会在冬天就发动进攻,更没想过唐朝人连新年都不过了,大年初一就来打仗,所以毫无准备,十几万大军一触即溃。
但是,后期唐军真正出动主力大军北伐东突厥,也是正月底开春以后的事,后来唐朝击败了东突厥,开始进攻西突厥,苏定方带兵出征是在正月二十一,也是春天。
而到了唐朝中后期,国力渐渐衰弱,西方的吐蕃兴起,吐蕃有青海草原作为产马地,骑兵强大,一度攻占了长安城,而且,吐蕃骑兵每年都要趁着秋高马肥的时候来侵扰唐朝边境,唐朝都得咬着牙抵挡一整个秋天,这叫防秋。
这也再一次证明了咱们所说的,秋天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进攻的好时机,而中原王朝到了秋天,基本上只能采取防守策略。”
帖木儿灌了一口马奶酒,冬日里能有一口马奶酒暖身子,也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可你之前说过的金灭北宋,也不是秋天啊……”
速不台反驳道,木华黎也非常疑惑。
“金灭北宋是在冬天啊。”
“秋天拖到冬天罢了。”
帖木儿摇摇头,道:“不是秋天南下的也有,比如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发兵南下,就是在春天。而你们说的金灭北宋,同样也是在秋天出兵,只不过攻下汴梁是冬天罢了。”
“造成这一改变最大的原因,就是契丹占据了燕云十六州,他们已经不是完全的游牧国家了,而是半游牧半农耕的国家,自然出兵受季节的限制会大大减小。”
帖木儿又想了想,还真没有想到哪次大的战役逃脱这个规律,甚至记忆中两百多年后的土木堡之变,瓦剌人也是在秋天南下的,就是明英宗正统十四年的七月,秋天。
明英宗被俘,整个明朝的国运就此转衰。这场惨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季节。
说起来,未来的瓦剌人,现在还在北方树林里过着以狩猎为主、辅以渔牧的生活,算是林木中百姓的一部分,被称为斡亦剌,属于漠西蒙古。
(斡亦剌-瓦剌-卫拉特)
(乌梁海-兀良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