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未分类 / 经典诗词古文漫谈 / 民间文学简介(1/1)

民间文学简介(1/1)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1.民间文学的内容
  民歌民谣民谚等。国风、汉乐府为集大成。
  《汉书•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指创作主体有感而发、缘事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激发民间文学作者创作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及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简单说就是真听真看真感情,比如《诗经•国风》,汉乐府的南朝/北朝民歌。通过对自然风景、生活情境、历史事实、生活经验等的实际感受和体悟的描写来表达感情(或叙事、说理)。
  2.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有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指的是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性。这个简单来说就是创作风格。比如说郑风、卫风比较大胆奔放,豳风比较沉稳清凉,周南娓娓道来,召南多疑问咏叹等等。就是后世的一些诗人团体,诗社之类的组织也有类似的情况,在一定的区域一定的时间内,大家所推崇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会趋于相似。比如说孔雀东南飞中首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比兴手法;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种排句互文铺陈的手法;“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等对刘兰芝完美形象的夸张描写以表达对封建家长制的不满和抗争的艺术处理等等;都能反映出当时当民间的文学风格,这些手法被普遍使用,并且在取舍褒贬之间影响了创作者,没有盛唐就没有李白,没有晚唐就没有李商隐,集体性就说这些。
  口头性指的是文学创作使用口头语言进行,将自己对生活最真切、最新鲜的感受及时地表现出来,一般情况下不用典故等晦涩难懂的内容。这种表现直接明快,没有过多的条件限制(比如受众的学识,因为如果用了典故,受众就要局限于知道这个典故的人了),使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比如“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就是夫妇间生活矛盾的家常话,随便一个人一看一听之下马上就能明白。这是说“老子不伺候了,咱们离婚”。
  变异性是指,最初的文字介质是奢侈品,民间诗歌的传承方式大都限于口耳相传,这样作品在传播和传承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变化,和最初的版本不同。采乐官门访到了优秀的民间诗歌之后,也会加以润色再汇编成乐府诗。而大多数作品并未经过官方确认定稿,即使文字介质普及以后,民间诗歌被整理出版也只不过是暂定稿,是否更改取决于作者和传播者的个人喜好,作品处于随时可变化状态。这种变化的特征叫作变异性。变异性在《孔雀东南飞》原文中并找不到证据,因为被收入乐府诗之后就官方定稿。举个其他的例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四个流传的版本,可以想见,在乐府最终定稿之前,《孔雀东南飞》在民间流传的版本也有很多个。
  传承性是指,民间文学会带有一定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我们在谈论诗歌作品的时候,经常会讨论它的立意,立意正,你写的东西就能引起别人的共鸣和赞赏。在讨论《孔雀东南飞》的时候也是如此,我们会常说这首诗歌表现了对封建家长制的抗争和不满等等。而本质地来讲,传承性或者说立意、着手的最重要之处,在于当时的环境和背景之下的合理性。比如说下面这段: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妈妈坚持让离婚这货居然就默默地认了,不仅不吵还特别有礼貌地再拜之后走掉。在今天的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下,至少在我所接触的范围内,就几乎无法生这样的诗,如果在今天,大概后面的剧情是和父母吵架分家什么的。可是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种反应就十分合理,也只有合情合理,才能让一篇文章广为传唱。
  3.南/北朝民歌的风格差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学也是如此。
  南朝民歌以舒缓深情的情歌为主,多细致的描写与刻画,情志委婉曲折、深切动人.注重文辞的修饰与加工.以《西洲曲》为突出代表.题材上主要是爱情。
  北朝民歌则相对粗犷,文辞上较为直白,不以华彩取胜,反应的多是马背上的游牧生活.其巅峰之作为《木兰诗》,题材包括爱情、生活、政治、战争等方面。
  
热门推荐
足球:开局复制巅峰梅西属性 禁区之狐 从球迷到超级球星 余下的,只有噪音 篮球永不眠 篮坛:从神经刀开始 开局满级爆射,梅西求我入阿根廷 教练,我还不想退役啊 签约AC米兰后,我开摆了 转行后,我成了篮坛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