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未分类 / 经典诗词古文漫谈 / 格律诗基础 接上文(1/5)

格律诗基础 接上文(1/5)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出律和孤平
  
  不知道大家在对联或者律诗对句的时候有没有过被人说出律的经历,所以对于出律这个名词我猜大家并不陌生。平仄错了,被人家指责出律。正式的说法叫失平仄或者叫失替、失粘、失对。比如
  西莲静坐品佛音(下联、对句)
  懂联的人看第一眼就知道那个“佛”字是入声字,属于仄声。就会有人告诉你,失替了。但是在网络上,在QQ群里,经常性的会遇到别人说你“出律”了。
  我们不提倡说人家出律。因为一般性的失替、失对、失粘还没有到出律的程度。那么什么是出律呢?古代考试的时候,如果有律诗题,考试学生把诗写得一塌糊涂,错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判卷者无从下手点评,就会在卷子上用朱笔写上出律二字。“出律”二字一出来,这律诗考试也就判死刑了!凡被标注“出律”二字的试卷就是已经被枪毙的试卷。所以我们也不能说人家出律。简单说,不值一评,作品直接枪毙,就是“出律”。“佛”字是入声,失替了,不能说“佛”字出律了。回头看来,我们大家都曾让人枪毙过的,如果仅仅是几处错误,比如失粘一处,失对一处,失替一处,评阅会在卷子上分别标注:
  “失粘,失对,失替(或失平仄)”。
  我们今天所说的律诗,是宋朝时最后彻底完善。因此,如果我们非要拿宋朝的格律标准去衡量唐诗的话,毫无疑问,有些地方是不适合的。所以说个别平仄偶犯是很小的事,那么律诗创作中,什么样的错才算是大错,我们真正要忌讳的呢?那就是韵律方面的忌讳,倒韵、窜韵、窄韵、险韵等等,才是我们真相要忌讳的,是大错。相对于偶尔某字平仄失误来说,倒韵,窜韵,窄韵等方面的错误则要严重得多了。总之,我们不要去说别人出律,出律可是大事了。
  那么孤平是什么呢?先讲个故事。
  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人,生在明朝末年叫王士祯,别号“渔洋山人”,清顺治12年中进士。在康熙年间,历任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刑部尚书。有一次康熙与诸大臣闲聊律诗,故意难为王士祯。康熙问,殿试时律诗作品若两人格律水平一致,以何取状元?王士祯答:看五音与韵尾结合。康熙继续开玩笑:若依旧一致呢?王士祯答:看主音运用。康熙不放过满清第一诗人,继续道:若依旧一致?王士祯答:看“孤平”。(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孤平”二字)康熙的文学水平本就不差,在场尚有其他大臣,未听闻过孤平。乃问:孤平?王士祯解释:孤平就是七言律句中“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三不论,如果为仄,除去韵字,只有一个平声字,就是孤平。孤独,孤单也。康熙一笑,放过王士祯。
  注意:王士祯讲的孤平有如下前提条件:
  1.七言律句;
  2.在殿试取状元的情况下
  3.仅指“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
  4.在基础格律(音律、声律、韵律)都正确的情况下
  5.在韵句中
  6.在挑无可挑,必须鸡蛋里挑骨头的情况下。
  后来,回到其在BJ的学馆,王士祯被学生问道:先生,我们是不是也要论“孤平”呢?王士祯回答:等你们殿试时再说吧。你以为你们全部是状元吗?
  好了,故事讲完了。事实上,自王士祯提出孤平后,清朝从未将这个概念纳入格律中。因此,孤平从来就不是格律中的术语,当然也不是格律。一直到满清王朝被推翻,到今天为止,孤平就从来未被任何官方机构纳入过格律的范畴。也没有一次在科举考试中论过孤平。
  说到这里,有些同学就要问了:那么对我们而言,如果我们写七律、五律、七绝、五绝或对联也不管孤平吗?答案是要管!现在的孤平这个概念已经引入到像搜韵等一些诗格校验里去了,各网上诗词学校也都把孤平列入写作忌讳。已经是约定俗成了。所以我们写的时候要杜绝孤平。注意,孤平只存在于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和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式。其他句式不存在孤平。孤平,咱们不可能找很多例子,诗词格律专家王力教授找遍《全唐诗》,只找到两个例子:
热门推荐
足球:开局复制巅峰梅西属性 禁区之狐 从球迷到超级球星 余下的,只有噪音 篮球永不眠 篮坛:从神经刀开始 开局满级爆射,梅西求我入阿根廷 教练,我还不想退役啊 签约AC米兰后,我开摆了 转行后,我成了篮坛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