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户庭无尘杂13,虚室有余闲14。(畅享生活,他还没想到必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心闲)
久在樊笼里15,复得返自然16。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羁(ji)鸟:笼中之鸟。恋:一作“眷”。
方宅:宅地方圆。一说,“方”通“旁”。
暧暧(ài):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墟里:村落。
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空室。余闲:闲暇。什么都没有但是安闲快乐
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樊,藩篱,栅栏。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诗中的田园生活景象其实很普通很常见,在作者的笔下为什么这么美?
首先在于景象的选取,作者选取一些自然优美宁静恬淡的景象来描写:草屋、榆柳、桃李、黄昏、炊烟、犬吠、鸡鸣,如果专门写粪堆马尿、苍蝇老鼠便没什么美感;其次在于文学功底,句子省练干净,暧暧、依依两个叠字,更是运用得非常巧妙,将夕阳将落未落温暖昏暗、炊烟慢慢升起欲飘未飘的感觉写得十分生动;然后在于艺术手法,作者按照从局部到整体、从视觉到听觉、从场景到感受的顺序一步步引人入胜,令人陶醉。这是表面的表达技巧上的原因,从更根本的原因上来说,作者之所以能将田园景象、田园生活写得如此之美,是因为作者向往和热爱田园生活,他愿意寻找发现并且享受田园之美。诚如所言,这些都是常见的普通景象,我们之所以原本不觉得这么美,只是因为我们不善于去发现、去感受罢了。
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创始人,《归园田居六首》又是陶渊明归隐之初的开山之作,意义非凡。清代方东树的论诗之作《昭昧詹言》中说《归园田居》:“衣被后来,各大家无不受其孕育者,当与尔哉!”他认为《归园田居》提供了田园诗的经典范式,后世的田园诗大家如王维孟浩然等,均从中汲取营养。甚至并非田园派诗人,也能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豪放词人辛弃疾、苏轼,都对陶渊明和陶渊明的诗推崇备至。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从文学上孕育后代,更从精神上哺育了很多内心痛苦的人。
辛弃疾在词中写陶渊明的时候这样说道“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推崇陶渊明的同时,提到陶渊明作品的最大特征是“清真”。近代梁启超先生在文章《陶渊明之文艺及品格》中说“《归园田居》只是把他的实历实感写出来,便成为最亲切有味之文。”这就是清真的注释,真正美好的东西不需要任何藻饰,你只要原原本本的将它展现出来就足以动人。
宋代苏轼评价《归园田居》“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外枯,即梁启超先生说的“只是把他的实历实感写出来”,而中膏,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陶渊明在意象的选取、字句的锤炼、结构的把握等方面做得十分到位,最主要最难得他的精神境界和品格很高,内心敏感又耿直,这样无论是写景叙事还是感叹都能直击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