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盛阳因为身体的原因退伍回来,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很是郁闷。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去做乡镇企业的推销员。书恒的大队当年兴办过很多项目,做毛笔毛刷,冷饮冰棒,后来,毛笔毛刷幸存下来,并且成为乡镇企业。盛阳毛推自荐去做推销员,开了介绍信,就开始去推销产品。
他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部队,于是专门找部队的后勤部推销产品。但是毛笔毛刷在部队没有多大用途。部队现在最紧缺的是棉纱手套,问他能否生产。他一筹莫展,家乡的产品推不出去,棉纱手套他跑断了腿又买不到。那时候都是计划经济,棉纱紧缺,纱手套肯定也不好买。
盛阳在接冬儿出院的时候愁眉不展。和书恒商量对策。书恒安慰他不要着急,他来想办法解决。
安顿好冬儿,他就四处打听哪里有生产棉纱手套的厂子。终于找到一家快破产的私营手套厂。只有一台机子和生产出来卖不出去的库存手套。
书恒赶紧通知盛阳买货发货,这点货不过是合同的十分之一,书恒让盛阳写信给部队容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再分批次发货是否可以。部队很快回信同意了。
在那家濒临破产的手套作坊,书恒有心记下了手套机生产于南通兴仁针织机械厂。这个时候已经放开政策可以自己创业了。
书恒找到信用社主任陆毅,要求贷款两千元。他们彼此熟识且信任,所以很快给他批了贷款。
已经是腊月二十了,书恒还是出发去南通买机器,日夜兼程,舟车劳顿找到南通机械厂,说明来意,厂长带着他参观了当时的厂子。兴仁也就是一个靠近上海的小镇,但是他们那时候已经发展迅速,大街上的交通工具已经有摩托车了,这在书恒是没有见过的。机械厂不仅生产手套机并且配套生产各种棉纱手套。规模很大。
厂长安排书恒先在手套厂学习三天织手套,后三天学习拆装手套机。书恒聪明一学就会,两位师傅都很喜欢他,并且提醒他最好买一台刚刚生产出来的螺口手套机,平口手套容易往上卷。可是两千元只够买四台平口手套机,螺口手套机要贵很多。手套师傅赵雪青给他出主意,带他转弯抹角找到了厂长家,让他买两包烟去和厂长说情。
书恒于是找到厂长说明情况,想用一台平口机换成螺口机。厂长也明白创业人的艰辛爽快答应了,并且嘱咐工人用草绳打包装而不是用木箱,这样面积小重量轻可以省不少货运费。然后派车将书恒送到了南通回安庆的码头。
码头买票的人排成了长龙,书恒和前后排队的朋友从一大早唠嗑到中午,都成朋友了。这时候只见一群驮着扁担的农民也过来排队买票,有个精明人就找到书恒想让他给他带张到贵池的票,书鸿问他一共几个人他说六个,书恒说我给你们一起买了吧,但是还要请你们帮我带点货上船,有点沉,行不行?那人当然高兴,痛快地答应了。书恒因为和前后两个人都混熟了,和他们商量求个方便,他们也没有为难。于是顺利买到票,那几个人都是常年挑砧板出去卖的商贩,力大如牛,五六十斤的机器他们轻轻松松的就提进去了,省了买货票的费用。可是下船怎么办呢?
书恒就在船上到处晃悠找老乡,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一帮卖完竹垫子回家过年的潜山县余井人,那个时候不论到哪里老乡就是亲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听到书恒的难处,二话不说就帮忙将手套机带出了安庆港口。
书恒找到一辆三轮车花了八块钱运到客运站,又花了八块钱货票坐车到了源潭区。他到南通一个来回只花了不到一百元。为了省钱,走了三十里地回家拉了一辆板车去将机器终于运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