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关于自己的职业前景或者职场生态,自己是打心里不愿意讲太多;总有一种隐约的感觉,职场上的很多事情,如果说得太多或者说得太透,就没有意义和价值了;甚至有时候觉得,工作或岗位,很多时候凭仗了自己的运气,究竟依靠自己的人格影响力或是知识储备才攀爬到现在位置的成份有多大,自己摸着良心真不敢打包票;
随着年岁增长,自己正在逐步失去犯错误的资格;不是周遭的人心或人性变了,而是你年岁在增长,周遭的世俗眼光对你的期望自然是水涨船高,如果你不能与时俱进地填补上世俗对你的潜在期盼,那么就会发生自然而然的优胜劣汰;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世俗的价值取向是判断你对这个社会集体是否有价值或贡献的基本准绳,别谈什么诗和远方,先把自己工作岗位上的方寸之地耕耘好了,再去谈那些高雅的,这样也何尝不是在为诗和远方做铺垫,毕竟,只有在真正经历了世俗的洗礼之后,才能磨砺出品味诗和远方的嗅觉;
回到工作岗位这方寸之地,这个岗位往往是整个机构或组织的庞大结构中的一个小构件,而你的工作成效,往往是通过你的直属上级的工作成果在组织层面得到体现;而在这方寸的天地之间,就又有文章可作了;你需要配合同一团队的其它成员,一起为团队领导的绩效而服务,你如何与其它同事协作,协作是否愉快,其实在学校阶段,很多时候也可以观察出来一些苗头;你在学校与班级里或协会里的同学是否有过深度默契的合作,甚至与宿舍舍友玩耍期间的角色,都或多或少地映射了在未来职业中要扮演的角色;曾经对学生阶段的低落或冷遇不以为然,以为进入社会以后,自己一定可以像鱼入大海一样驰骋洒脱,在社会岗位中兑现自己的抱负;可惜当初何曾意识到,其实时下的生活基调或节奏何尝不是未来更长期工作生活状态的一个预示;
学历自然是重要,但真正只是敲门砖,大家都凭借一块优质的敲门砖叩开了一个优质机构的大门,进去之后,还是要各自依仗自身的人格特点与软素质,在春风化雨之中,不需好高骛远,你需要与之协作的就是自己这方寸天地之间的工作伙伴,与他们协同并进,形成小体系内的生态系统,并从中在日积月累之间找到自己的角色或定位,这就算是完成了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如今人到中年,自己逐渐感受到了职场瓶颈,于是开始回头审视这一路是如何走来的;所思所想可能有一些偏颇,但至少是自己的亲身感触,希望自己的子代可以不用以身试法去试错;
如今自己是找到了一个不错的落脚处,但这个地方对自己来说很难称得上是一个称心如意的位置;上级主管跟自己的年龄相仿,而且带来了一帮自己往日的工作伙伴,自己很显然成为了被冷遇的对象;更要命而且不得不承认的是,领导个人以及带来的团队,其自身素质也不差,自己没有与团队打成一片的能力,同时又不能真正以个人专业素质或人格魅力优胜与他人,所以造成了似有四面楚歌被围困的境遇;想在这个平台上形成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力,俨然不是易事;领导早已经有意无意地在转移自己可以触及的资源,并且看不到任何有意培养的征兆;但领导个人的品格你又确实不能指摘,在所有人跟前都可以有正面的口碑,偏偏在自己这里不得人心,这个问题无数次让自己对自己产生怀疑,怀疑自己从小接受的世界观培养,是不是从来就活在一种闭门造车的世界里;
算下来,工作了有整整十年了;的确很多感触是需要亲身经历才可以领悟出来,不论是阳光向上的还是负面消极的;以前看着招聘网站上写的一条一条的要求,每一条都觉得自己似乎踮踮脚尖都能够得到;如今吃了这么多年盐,阅览的多了,领教的也多了,不经意间就对自己的层次有了更真实的认识;有些素质,自己这种类型的到底能不能习得,自己是不是应该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才是职场上的上上策,单凭着一腔热情,一时的闻道先后,是不足以应对时间的考验,纵然一时蒙混过关,但岁月是把试金石,没有将自己的长处真正结合到岗位中,早晚会被时间检验出来,德不配位或能力与岗位不匹配,最终都会被时间识破,被众人架空甚至唾弃;即便没有人正面地对你指手画脚,但你不可能不感受到来自时间的主动侵蚀;核心的工作安排不到你身上,次数多了即使一名实习生也能察觉出来背后的意味;个中滋味,都是德不配位、一时的逞强的代价;
工作了这么多年,的确也领略到了什么叫分析能力,有些问题,即使他人没有接触过,但凭借本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按图索骥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而及时你比他人领先知道了相关的的基础知识,但分析新问题时不能快速简便地梳理出问题的脉络,或者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抽丝剥茧,那么也是分析问题能力欠佳的表现;这种能力在你向他人快速简单汇报或陈述时,更能见高下;别人三言两语,节奏、条理都有条不紊,而你看起来很专业,却总是十句八句不能触及问题的核心,这不应该是一个领导型人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