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都市言情 / 蝶变十五 / 第一章 中年现实(1/2)

第一章 中年现实(1/2)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儿子已经十五岁了,马上就要升初三了,户口还没定下来。
  孙昊恩和景心蓉夫妇二人,已经京漂17年,没拿到兆京户口,唯一的收获就是多年前在兆京市买了一套小房子。
  这小房子虽说不大,总面积还不到70平,但有两间卧室,也够一家三口住的了。
  位置在四环外,交通挺方便。周边菜市场、超市、公园、电影院啥都有,配套还算齐全。
  对了,这房子还有个好处,就是离对口小学比较近。
  虽说只是个普通小学,但作为外地人,因为有这套房,孩子就能很方便地进到附近的小学上学,他们还是很知足的。
  儿子出生在兆京,取名孙书兆。6岁时顺利进入这个对口小学上学。
  班里外地学生和本地学生各占一半,相处挺融洽,不是填表的时候意识不到孩子们有啥区别。总之,当时觉得哪儿哪儿都挺顺的。
  一直这样住着感觉很惬意,就像那句歌词“曾经真的以为人生就这样了,平静的心拒绝再有浪潮”。
  直到积分落户规则推出时,发现就差一点儿,没能沾上“五环外加分”的光。这房子瞬时变得有些鸡肋。
  而且,那时户口已经是一个躲不开的结。
  在儿子孙书兆上到小学三年级时,班里的外地同学就有往老家转了。
  毕竟,大家都清楚,拿不到户口,最终是无法留在兆京高考的,早晚得回老家上高中。
  虽说只要在兆京读了小学就能上初中,可是想上老家的好高中,就得上老家的好初中才行。
  而想上好初中,那就得在小升初之前转回去。越早回去越能适应老家的学习,才越有希望考上好学校。因此这个转学的时间是越来越早。
  只是,他们夫妻两个的老家都属于传统的高考大省,实在下不了决心让孩子回去参加那样激烈的竞争。
  当然,还因为那时他们心里都存着侥幸心理:万一在孩子高考前能拿到户口呢?
  也不是一点儿机会没有,比如当初居住证刚推出时,孙昊恩公司就给办好了。
  那时以为熬上几年,或许就有落户机会。
  后来发现,这个证除了能让孩子正常报名参加中考外,并没有其他用处。既然这个证不能让孩子参加高考,所以有没有实际结果是一样的。
  再比如,积分落户政策出来后,他们也曾仔细研究过自己能拿多少分。等第一年的落户分数线出来后,他们就发现自己完全没戏:普通本科学历、不稳定的职业经历,外带那个“五环内”的住房。
  认清这点后,孙昊恩和景心蓉赶快改变目标,开始办理海津户口。
  海津这个城市离兆京不远,教育资源很丰富,房价又比兆京低不少,是不少京漂最终的落脚地。
  只是,海津的工作跟兆京的没法儿比,无论从薪酬或机会上来说,都是如此。
  很多家庭都是让孩子在海津上学,家长还留在兆京工作,每日或者每周往返。因此兆京和海津之间的高铁上总是座无虚席。
  孙昊恩和景心蓉下手的时间晚了一些,眼看着到了儿子初二升初三的槛儿上,户口还差最后的一个步骤,另外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房子还没有选定。
  所谓的转户口,起先落下的只是一个集体户口,想让孩子上学,还得在海津买一套房,才能让孩子转进房产对应的片区学校。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仙人只想躺着 工业狂魔 让你当兵戒网瘾,你成军官了 我可不是文盲顶流 我真没想重生啊 重生之我要冲浪 火力为王 国民法医 明克街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