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刘琏的想法,就是标准的孔子教诲。
孔子一直推崇三皇五帝时期,禅让制更是被孔子盛赞,或者说,儒学尊古的源头,就是孔子。
刘伯温听着刘琏的回答,淡淡回应道:“刘琏,你真的以为,古时之世百姓是安居乐业吗?你有没有想过,古时的百姓,不,应该说古时的人,连基本的生存都很难保障呢?”
刘琏疑惑了,他说道:“父亲,总不能古时典籍记录的都是假的吧,那上古盛世可不仅仅只有《商君书》中有描述,怎么能说古时百姓连基本生存都难以保障呢?”
刘伯温的话,显然刘琏是不信的。
刘伯温淡淡道:“琏儿,三皇五帝时期,还尚且是人力农耕的时代,铁器没有,牛耕同样没有出现,田也随我种过,没有铁器牛耕,种田有多辛苦你是知道的,你凭什么认为那个时期的普通人,就能安居乐业呢?更不要说当时的水利设施不发达,天灾造成的危害更加的严重。”
刘伯温这番话,说到底就是生产力和百姓生活之间的关系。
苏璟所讲述的社会变革理论,其中生产力正是核心的关键因素。
刘伯温久居在家,潜心研究,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此刻,刘琏愣住了。
种田这事,他还真的做过。
毕竟刘伯温曾经就被号称青田先生,因为不想为元朝效力,隐居青田县自耕自种生活。
当时的刘琏,虽然年幼,却也是会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种田的效率,这刘琏清楚。
上古时期,这亩产肯定是没有现在高的。
那么,为什么在记录之中,三皇五帝时期的百姓生活,是无比富足美好的呢?
刘伯温没有理会沉默的刘琏,继续道:“你看到的那些典籍记录的美好生活,都是谁记录的呢?那些所谓的百姓,到底有多少人呢?那时的社会还是奴隶制社会,被称为奴隶的人,是不是就不配被称之为百姓呢?”
连续的问题,直接让刘琏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刘伯温口中的古时,和自己所理解的古时,好像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三皇五帝在记录中,那是一个无比美好的世界。
但若是仔细思考的话,那时还是部落制度,各个部落之间常为了生存资源大打出手,黄帝与蚩尤的战争,便是最好的证明。
那些战败者,自然就会成为战胜者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