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而在这20天的时间里,大明朝堂之上,也有着不少的变化。
首先是李善长的身体越发的虚弱了起来,好几次在早朝的时候直接昏倒,这让原本坚持让李善长继续干活的朱元璋也不得不准了李善长的病假。
大明左丞相暂时病退,这中书省群龙无首,众多事务还是要处理。
右丞相汪广洋便以右丞相之职,代左丞相之权,处理中书省种种事务。
然后,问题就出现了。
汪广洋此人,就如刘伯温点评的那样,气度不大,能力有限,右丞相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左丞相和右丞相,虽然只有一步之遥。
但这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区别有多大,不用多说也知道。
汪广洋不如李善长太多了。
日常工作也能频繁出错,都不用胡惟庸搞破坏,自己就暴露出了各种的问题。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汪广洋没有担当,什么事情都怕承担责任,导致事情经常积压拖延。
这可不仅仅是事情处理不好那么简单了,汪广洋也遭受了底下一大批的官员的议论。
能力不足当宰相,着实是有些为难他了。
奉先殿内。
“这汪广洋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多的破事?”
朱元璋看着一道道的折子,全都是因为汪广洋不敢承担责任,底下的官员又无权处理,最终只能来到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虽然是劳模,也喜欢掌握权力的感觉,但他也知道,事无巨细是没可能的。
大明的事情太多了,中书省的作用,就是帮朱元璋分担一大部分的事务压力。
李善长在的时候,这事都做的很好。
但换成了汪广洋,各种问题就出现了。
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朱元璋亲自来给意见,一开始还好,但次数多了,朱元璋也很烦。
要知道他每天的日程是很紧的,因为汪广洋这么一搞,导致朱元璋现在一下子没时间做其他事了。
每天大半的时间,都得处理奏折。
此刻朱元璋的心里,已经有撤汪广洋职的想法了。
同时,在朱元璋这里,一个人选,也出现在的目光之中。
杨宪。
现在是中书省参知政事,正是胡惟庸之前的官职。
而在进入中书省之前,杨宪是做检校工作的,说白了,类似于监督特务性质的工作。
工作的对象呢,正是曹国公李文忠,也就是朱元璋的外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