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未分类 / 北流春秋 / 第十七章 小鬼子来了(1/1)

第十七章 小鬼子来了(1/1)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北流村西头,那棵老槐树,传说有个百八十年了。虽然没有准确地记载,但一个男人都抱不过来,足以证明它存在的年头。
  每当酷夏之时,墨绿的枝叶,茂盛的树冠,似乎成了一把天然的遮阳伞,俨然成了村民们纳凉唠嗑的好地方。
  这里的人们,在那些生活贫困、单调的日子里,平日里最喜欢的热闹地,也许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三天一次城里的大集,再一个就是这棵经历沧桑,见证市井风情的老槐树下…
  在这棵老槐树下,时下各种传说的国事,各种道听途说的花边趣事,陈谷子烂芝麻的那些家事,在这里足以听个八九不离十…
  男人们,一边喝着茶水,一边点评争论着,不是发出一阵放荡的狂笑,就是传出一阵莫名其妙地傻笑。
  什么老张家的大小子做买卖,今年发了大财了,老李家的大儿媳妇,前凸后撅,老宋家二姑娘,那身水蛇腰,老王家的小老婆,看人的眼神也是越来越勾人了…
  女人们,则是七嘴八舌,叽叽喳喳,东家长、西家短唠个没完。一会儿嘻嘻哈哈笑个不停,一会儿突然又吵闹了起来。甚至有时候,还会对骂起来,大打出手也不是没有…
  每当这时,这里仿佛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只见那些顽皮淘气的男孩,一会儿围着大人们奔跑打闹着,一会儿又爬到了高大的树枝上。不是遭到那些男人们地训斥,就是受到那些女人们地大呼小叫…
  纳凉是引子,喝茶是借口,倒是来到这里,论评一番天下事,七嘴八舌过嘴瘾,成了人们的一种乐趣。也许,这也算是一种纯朴地田园生活吧。
  挂在老槐树上的那口大钟,更是没有年头考究了。虽然,在这期间,这口钟换了几次,已是无人能说的清楚。但有一点却是大伙儿公认的,钟是越换越大。装进一个人,应该是没问题的。
  老槐树下成了人们聚集热闹的地方,而这口钟,更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宝物。
  虽然它平日里,不会轻易被敲响。一旦响起时,村里必有大事发生。这一点,即使那些顽皮的孩子再淘气,他们也不敢轻易去敲这口钟。他们知道,一旦无辜它敲响,他们将面临着严厉地斥责,甚至会遭到父母地一顿拳脚教训。
  可是,自从日寇的铁蹄踏进了胶东半岛,踏进了这片古老而又安宁的地方,这里就再也没有了那种安静祥和的生活了。
  随着日寇一次又一次地扫荡,这口钟,敲响地次数,也是越来越多了…
  “铛、铛、铛”,这天早晨,太阳刚从地平线升起,人们还在吃着早饭。突然,老槐树上,那口大钟就被敲响了。
  伴随着急促地钟声,村公所那几个人,走街串巷,一边敲锣,一边喊道:
  “小鬼子来了!小鬼子来了!大伙儿赶紧躲一躲,不行就跑吧!”
  此时,正值三九寒天,没有了青纱帐的掩护,在这一马平川的平原上往哪跑呀?于是,草垛里、牲口棚里,锅台里,甚至是地瓜井子里,都成了人们的藏身之处。
  女人们,先是用锅灶里的灰,往脸上一顿乱摸,只露出了一双眼睛。小孩们停止了苦难,睁着恐惧的眼神,一头扎进了大人们的怀里。然后,便赶紧躲藏了起来。而大多数的成年男人,凭着身强体壮,一会的功夫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由于躲藏不及,因此,遭到日寇杀害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帮畜牲,连老人都不肯放过。哪还有人性可言?
  当保长宋留生敲着锣,来到村里的小河的南岸时,一看住在这里的张贵成,不但没有躲藏起来,反而是直挺挺地站在了院子当中。宋留生带着惊恐的声调喊道:
  “张大爷,你不要命了!还不赶紧藏起来。否则,小日本来了,你可就没命了!”
  这位老者,看上去足有八十多岁了,一缕白须飘在胸前,颇有一种道风仙骨的气质。只见他手捻胡须,面带刚毅之色。
  “我已是个入土之人了,能活到现在,我早已知足了。难道说,他们小日本能把我吃了不成?”
  保长一看,知道老爷子的那股倔劲又上来了,也只能是好言相劝了几句,便匆忙地离开了…
  
  
热门推荐
足球:开局复制巅峰梅西属性 禁区之狐 从球迷到超级球星 余下的,只有噪音 篮球永不眠 篮坛:从神经刀开始 开局满级爆射,梅西求我入阿根廷 教练,我还不想退役啊 签约AC米兰后,我开摆了 转行后,我成了篮坛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