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大师,本王现在缺的就是时间……”朱棣苦笑道。
朝廷几十万大军,瞬间就会兵临北平城,到时候朱棣的压力不是一般大,哪有时间去游说藩王?
再说了,虽然各地的藩王不满朱允炆的削藩政策,但他们都不想做出头鸟,哪怕朱棣已经举兵造反了,藩王们也只想隔岸观火,坐收渔利。
如果朱棣赢了,他上台之后,肯定不会再削藩了,反而会给藩王更多的优待,毕竟朱棣造反的理由是因为朱允炆受奸臣蛊惑,大肆削藩;如果朱允炆赢了,朱允炆肯定也不敢再削藩了,因为有了朱棣的前车之鉴,再强行削藩,别的藩王肯定也会起兵造反,大明就有可能四分五裂了。
作壁上观是藩王们最优的选择,他们根本不想淌这趟混水。
因此,姚广孝说的第一条路线,其实是不可行。
姚广孝又举出第二根手指,说道,“至于这第二路援兵嘛,殿下可想过草原?”
朱棣听了之后,赶紧摇头,“不行不行,本王奉天靖难,打得是大义名分,如果与蒙古鞑子合作,名不正言不顺,到时候就会被天下人唾骂……”
老朱家能上位是因为驱除鞑虏,一旦朱棣联合蒙古人,那就动摇了朱明王朝的合法性,天下百姓都不会答应。
见到朱棣毫不犹豫地否定了自己的建议,姚广孝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一条路是姚广孝故意露个破绽而已,他怕朱棣脑子不清醒,一时冲动,去联络草原上的蒙古部族,那就坏了菜了,朱棣就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因此,这条路想也不用想,肯定不行。
姚广孝说的两条路,是朱棣能找援兵的所有道路,朱棣也都考虑过,但都被他一一否认。
朱棣思索了很久,没有想出第三条路,所以才找姚广孝一起商量。
“既然这两条路殿下都觉得不妥,唯有这第三条路可选了……”姚广孝伸出了第三根手指,淡淡地笑了笑,说道。
“这第三条路是什么路?”朱棣看到姚广孝一脸神秘的样子,开口问道。
姚广孝将手指了指东北方,迸出两个字来,“宁王!”
“宁王?”朱棣听了之后,摇了摇头,说道,“宁王弟性子寡淡,整日与黄老为伍,哪怕对皇帝削藩之事有所不满,也不会起兵助我……”
“殿下,老衲现在讲得不是宁王会不会起兵,而是北平城的援兵!”姚广孝说道,“宁王盘踞塞外,封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地域达数千里,治下九十余城,手下兵士有数万之众,与关外的羁縻卫所关系甚好……”
姚广孝的话刚落音,朱棣就明白了姚广孝的意思。
前两条路都不合适,姚广孝却把宁王从藩王中单独拎出来,说成了是一条路,那就值得朱棣认真思考了。
宁王既是藩王,又跟关外的蒙古人有扯不断地联系,如果宁王能够加入到靖难大业中,朱棣不仅仅能在政治上站稳了脚跟,而且在军事上还有了源源不断的补给——草原上有无数的“羁縻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