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武侠仙侠 / 钿合金钗:长恨剑 / 第三十章 一线生机不欲法,大势已去无矩心(1/5)

第三十章 一线生机不欲法,大势已去无矩心(1/5)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近月以来,长安坊间传闻突增一条新言:有白尾狐妖潜入城中,夜间入户,盗人真元寿数,受害者当即暴毙而亡,已有三家出现此类案件,京兆府着人巡查十数日,未果,后移于不良人,再无下文。
  ……
  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亦为帝车,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以为身,曰魁;玉衡、开阳、摇光以为柄,曰杓。
  摇光,斗柄末星,命盘推演中亦谓之“破军”,化气为耗,司破伤、变动,在数为杀气,主人性刚寡合,暴躁冲动。
  不幸中的万幸,李真先前接引破军星气回劈的那一剑虽然令杨暾背后重伤,但其更为注重的是对于肌体生机的杀伐破耗之上,对于心境神思的影响则是微乎其微,因而此时即使再度被偷袭引动了伤口的剑气,杨暾的心神依旧清明稳定,并且在剧痛的刺激下显得有些过分敏感,而在这个状态下听到李真说出的那句儒家经典《论语》中少数的连自己都耳熟能详的条目时,不由得一阵头皮发麻甚至隐痛,脏腑经络如同瞬间坠入数层冰窟而闪过一阵恶寒,死死盯着李真心口,杨暾却反而觉得自己左胸内那颗明明完好无损的心脏仿佛失却不见,直沉深渊一般悸惊难消!
  “……你开什么玩笑?”
  沉默片刻,杨暾只能颤抖着嘴唇从喉眼中迸出这几个字,却也怪不得他,毕竟这般咄咄怪事,任谁能将之与这天下第一的圣道显学相联系?紧紧闭阖双目稳住心神,杨暾用力喘了数口浊气,尽可能保持冷静的状态思忖片刻后,缓缓继续道:
  “儒家?你是说儒家武功?呵,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不错,我也知道在先秦与秦汉时期,儒家的确有诸如圣王剑法与坐忘心法等的上乘武学流传,但莫说是历经数百载传至我大唐之年,据我所知,这些古远儒门武学单是传到东汉末期便彻底销声匿迹,其后直至今日,江湖上都未曾有过哪怕一本儒门武学典籍流传,或是有一人用出一招半式的儒家武艺的记载!更何况,儒门圣道,行事端正方大,武功亦不外如是,被一剑贯穿心肺后还能保命存活不受其害,如此诡谲的功法,你竟然还有脸给它披上一层儒家的皮?”
  杨暾所述的确不假,儒家历来求治国理民的圣贤仁义之法,是最扎根于人间世事的学派,与崇尚自然清净修道的道家、开脱轮回普渡尘苦的佛家有着立足之本的本质上差别,因而纵然在诞生之初有为了安身而被创造出来的武学,但也随着儒学逐渐在世俗皇权与伦理纲常的演化中被确立为中心正统之学术而没落无闻,实际上莫说是东汉末年,早在王莽篡乱刘秀起事之时便几乎已然没了相关的消息。
  而另一方面亦如杨暾所说,儒门武功历来光明正大,最容不得阴诡浊异之法,无论是记载中的圣王剑法还是坐忘心法,要么是讲求内圣外王礼法规矩,要么是自得君子无争安然淡泊,决计没有能让人遭受致命一击后还生龙活虎的这般几近逆违生死之理的离奇法门。
  然而听完杨暾这一段言之凿凿、逻辑通顺的理论,李真却只是保持着笑容,轻轻捋动白须,缓声回答道:
  “正统儒学当然没有,而且也如你所说早已消亡,不过孔夫子尚曰:‘君子不器’,讲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儒学之理纷繁复杂,自然不会只有一脉独承,而其之武学自然也是如此。不错,正统一脉的仁圣武学派系确实终结于汉末,而且除此之外的众多学派的武功传承也基本在那之后彻底消失……但是,”
  说到此处,李真嘴角愈发弯起,学着此前杨暾来了一个和煦笑容,只是即使眯缝双眼遮住那双冷戾的眸珠,他本应显得更为和蔼亲切的老者涵养的面庞,仍因那股怪异莫名的恶寒感觉而让人望之却步,全然没有半点杨暾达到的效果。
热门推荐
一剑擎天 剑指仙途 巫墓重生 凡徒 大汉封神榜 血炎魔尊 太古第一仙 荒月如归 长生 长生仙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