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未分类 / 回忆录之我的父亲 / 第九章分地后家庭大变化(1/3)

第九章分地后家庭大变化(1/3)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不知为了什么词,被屏蔽了,已修改并申请解禁,却迟迟没有动静,特意补发这章。每章便是一个故事,这两章虽然颠倒,却不影响看。)
  过了1976年后,全家主要食物为地瓜,一年四季顿顿离不开地瓜,尤其新地瓜下来后,天天煮地瓜,瓜干晒干后,换个口味煮瓜干吃,瓜干有些陈了,磨成地瓜面蒸窝头吃,吃腻了就将地瓜擦成丝拌到地瓜面里蒸菜窝头吃。菜窝头的花样较多,有萝卜,白菜,地瓜叶,榆钱,榆叶,菹草(家里叫闸草)等六七种。早晨起来,母亲搽地瓜粥喝,晚上变着花样烙地瓜面饼,白菜炒窝头或者做糠烤吃。穿和戴全是靠母亲用纺车一点点纺的布,一针一线缝的衣裳,夏天清一色的水清蓝,冬天一抹色的黑棉袄。家里没几个零用钱,除了买煤油,火柴,很少到供销社买东西。平常吃的咸菜都是祖父自己腌制的,吃的豆豉和豆酱是母亲亲自酵制的。
  那个年代,也没钱买,市面上买什么都紧张,全靠粮票,布票供应。虽然父亲拼命地顾孩子,孩子们算是饱腹,却营养缺乏。过年过节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最渴盼的事,临近年关,能跟着大人们赶集,父母为孩子们截布,都能做一身新衣裳。过年的几天,还能吃上香喷喷的白菜猪肉汤,雪白的尖尖儿白馍馍,焦黄的溜丸子和陷多皮薄的白菜肉包子。二哥还能在淄角集上的炮仗市上买来20多头的白炮仗,雷子和钻天猴。有时二哥还能买上两三个泥窝窝式大礼花,一到年三十晚上发利马时,燃放起来特别好看耀眼。然而,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生活资本的增加,父亲肩上的担子愈来愈重,当我们将过年当作天堂时,祖父和父母却依旧吃糠咽菜,到了年前两三天,才换成多半玉米加少许面粉掺和的两面发膜,还有用干萝卜缨子泡制的菜团子。大人们终年就一身穿戴,缝缝补补十几年,都脱色了,也不舍得置办一身新衣裳。父亲一直想攒钱给祖父买一件羊皮大袄,省的冬天受冷,直到祖父去世,父亲也没能如愿,全家的生活仍旧非常艰苦。
  82年的农村土地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老家人叫分田到户,大包干。像我们这样的小村庄,人口少,国家政策下来后,土地落实到户后就已经很晚了,生产队将合作社时期归公的农资工具有以各种方式分发到户。当年交工的耕耧,牛槽,木耙,碌碡等器具又回到家里。牲口记不清是怎么分的,家里没分到。从此之后,生产队里再也不敲钟上工了,晚饭时再也不用挑替灯(马灯)到前道上记公分了,队长也再不会叉腰站在大街上讲话了。
  分到地后,父亲天不亮就下地干活,一股闷干到饭时还不回家吃饭,每次总是母亲叫我跑到村东头看看父亲回来没。父亲心灵手巧,活道细致,无论种地还是种园,都是精耕细作,畦子整的平平的,埂子整的直直的,土里的块拣得干干净净,有个砖坷拉也要捏碎。尤其一到秋种季节,父亲带着大小一家人,拿着铁锨,镐头一块翻地,一翻就是一天,全家人说说笑笑,边干活边聊天。
  播种时,父亲先挑好麦种,拌好农药,以防虫咬,按亩数计算好种量,便带着我们下地。家里没有牲口,耕种也用人力,大哥架辕,我和哥嫂,姐姐们傍在两边,父亲在后面把着耕扶手,控着耕斗漏门。父亲农活跟祖父演习的,眼力好,活道上有板有眼,有势有样。在前面我们只听到耕锤有节奏的敲打着斗门声,也就一天功夫,一块地就耕种好了。待小麦出苗时,一行行绿油油的,又直又匀称。
热门推荐
足球:开局复制巅峰梅西属性 禁区之狐 从球迷到超级球星 余下的,只有噪音 篮球永不眠 篮坛:从神经刀开始 开局满级爆射,梅西求我入阿根廷 教练,我还不想退役啊 签约AC米兰后,我开摆了 转行后,我成了篮坛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