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林志超一听‘自由轮’、‘威廉逊公司’,便立马记下来,随后不好意思的说道:“威利斯先生,我再回去好好考虑下,尽快给你答复!”
威利斯闻言,不疑有他,便客气的起身相送!
“留步!”
林志超走出写字楼外,天已经黑了,这伦敦的冬天,雾霾相当严重,难怪两年后要被雾霾致死1.2万人;当然,这些人本身也有严重的呼吸病、心脏病等。
此时他的脑海里,开始想威利斯最后的话。
自由轮,他熟悉啊!
二战时,德国为了切断英国的海外(美国)补给,开始了“无限制”潜艇战,并为此先后累计装备了超出想象的上千艘潜艇在大西洋各处游弋,无论军用还是民用船舶,只要不是轴心国的,出现在大西洋上,德国就统统用潜伏在各处的潜艇予以击沉,以此来阻止英国和欧洲战场的武器和其他物资来源,迫使其投降,从而使德国可以赢得整个欧洲打赢世界大战。
随后英国向美国求助,而美国的数学家给予政府一个方案:那就是美国的造船速度,必须快过德国潜艇击沉的速度。
虽然这不是一个科研结论,但美国却认真对待起来,自由轮方案诞生了。
一艘自由轮从铺设龙骨到试航只需要30天,到了1943年,这个过程缩短到24天,同时有数十艘自由轮一齐建造。后来建造越来越快,最快只需三天多时间,便完成从铺设龙骨到下水的步骤,因为采用了福特流水线作业。
“自由轮”不是小型船舶,而是非常坚固的运输船,可以横渡波涛汹涌的大洋。全长135米,排水量1.5万吨,荷载货物5000~9000吨,1941~1944年,美国共建造2710艘,平均每天有3艘下水。
为了加快建造速度,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使用了简化的技术,特别是在组装船体时,使用更先进,速度更快的焊接技术取代铆接,在可靠性和耐用性方面表现比传统运输船稍差一些。
船务经理威利斯的意思是,由于自由轮的设计寿命是五年,所以那些船只几乎已经到了寿命终点(理论),所以很多船东不敢这个时候下手。
一艘自由轮的造价是180万美金,战争年代只要运输一趟,便可以收回成本,因为船上的货物价值200万美金。战争结束后,这些自由轮就被美国一个轮船委员会出售给世界各国。仅希腊一个国家,就买走了600艘;民国Z商局也买了十艘,计550万美金。英国拿走了180多艘,苏联拒绝归还43艘。
别人也许担心自由轮的质量,但林志超却比较有信心,因为这些船可以用到七十年代;甚至,前世内地六十年代末,还用三四万英镑的价格,购买了一批这样的破旧自由轮,用到八十年代才结束。
所以,若是林志超能买到自由轮,理论上起码也可以20年;一艘自由轮,十年之内都可以为他赚十艘同吨位的新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