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夏忙之后就是播种玉米了,所有亲人们这时会一改之前的态度,希望老天能好好下一场雨,地里有个好墒(土壤湿度合适),有利于玉米的存活。那时的玉米苗最怕干旱缺水,常常需要灌溉浇水来保证玉米的成长,家家户户排着队进行,黑天半夜还在地里忙碌着劳作着。有时因为灌溉浇水还会你争我抢,发生一些摩擦,可见庄稼人对土地是多么看重。
播种玉米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较大面积的土地,请村里的能人开着拖拉机进行播种;一种是小块面积的土地,人们用手拉犁划出一道道沟壑,或者赶着牲口拉犁划沟进行播种。经常会看到,大人在前边拉犁划沟,小孩在后边提着小桶点入玉米种子,然后再一起盖上泥土完成播种。
玉米会经历提苗(拔掉多余的,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扎根生长)、松土、除草、施肥、浇水等。然后出瓢、开花、出穗,成形、长大、变黄、收获。
天明最讨厌的就是给玉米提苗和上化肥,因为这时候已放暑假,也要跟着大人来地里帮忙。提苗总是需要一直弯着腰,活虽不重,就是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上化肥更是让人难以忍受,二氨肥料的刺鼻气味,清早禾苗潮湿的露水,让人浑身都不舒服。因为夏天天气炎热,总是一大早天还没亮就开始下地,想趁着凉快多干一点,下午高温稍微退去,便急忙下地干到月上柳梢头。这些农活让天明觉得一切是那样的沉重!他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这辈子再也不要去做庄稼人了。
相对来说,除草就显得较为简单了,因为提苗之后会打上除草剂,只是清除剩下的杂草罢了。
秋收一般在国庆节前后,同样几家人联劳协作共同完成。关中地区一般会在自家院中搭起玉米架,除了留下一点吃用,大部分剥开的玉米会被挂在玉米架上自然晾干,这样不容易受潮发霉,也不占用家中的地方。
那时人们主要的运输工具就是架子车,而田间的道路坑坑洼洼狭窄不堪,行走起来十分艰难。经常会看到男人在前面牵着,旁边再分出绳子让孩子们拉着,女人在后边费力的向前推动着,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样,艰难的向前行走着。遇到上坡路段,经常还需要路人的帮助才能顺利通过,丰收是那样不易,所以庄稼人对粮食格外的珍惜。如同李绅在《悯农》中写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收获真的是人们用汗水和血泪凝结而成,为了生活不敢停歇努力向前。
渐渐的随着打麦机、收割机和各种机械化的出现,人们变得越来越省心了,粮食直接从地里送到家里,那种火热壮观的收获场面也消失了。
有多少人,还记得那个年代的夏忙秋收?而那些人,现在又在哪里?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