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获得掌声,几位老先生笑得很开心,谦逊道:
“老喽,气没以前足了!”
“好几年没登台了,生疏啦!”
“你喜欢,就再给你来一段儿!”
说着,几个人又兴致高昂了好几段。
于海也没有打断他们,只静静地听着。
直到几位老人家略微有些累了,才和简季修给他们倒了茶:“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唱的是碗碗腔?”
“对。小伙子还懂这个?”杜老先生有些诧异:“现年轻人都不听这个的,我以为没人辨认得出了。”
“以前有幸听过老腔。感觉区别还是蛮大的。”于海道。
“老腔啊!”杜老先生闻言了然,又叹了口气:“我都许多年没听过了。”
“是呀。”之前敲着铜碗的林老先生也叹气:“自从于老头走了之后,就没听过人唱了。现的年轻人都不会这些,也不愿意学。”
“等我走了。”杜老先生放下月琴,有些意兴珊起来:“估计我们这一支,也得断了。”
其他人都齐齐沉默。
虽然不愿意接受,但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
“这也没办法。”
“你们没想过找一个接班人吗?”于海想了想,还是问道。
几个老头子沉重地摇了摇头:
“没人愿意学的。”
“我之前去隔壁县的时候还想拐个小孩来学呢,结果被他父母给接回去了。”
“怎么会?”于海有些不解。
这也是一门手艺,如果愿意教的话,怎么会没人学?
“因为不挣钱啊!”简季修苦笑道:“你觉得一场演出能挣多少钱?”
于海对这个是真的不清楚,因为根本没有接触过。
“多少钱?”
“也就几百块钱而已。”简季修道:“而且也不是天天都有活的。遇上庙会、结婚、祝寿、小孩满月等等,这些时候,人家才会请一回。我爷爷时,他们是三百块钱一场的,一个皮影戏班子五个人,一天下来不一定能挣一百块钱,根本不够过日子的。”
于海哑然。
这收入,比他想象中低很多。
如果一天能够演好几场的话,可能还能维持生计。
但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人没了请戏班子的习惯。
而他们这些民间的皮影戏班子,没有固定的戏院可以售卖门票啥的。
他们基本上是有人请了,才会小车一推,背篓一背,就上人家家里表演了。
现还有能表演的皮影班子,其实大部分对于成员们来说属于挣外快,自己家里还是需要务工干活的。
这样一对比,于海想到了现的许多明星商演。
一场动不动就几十万的,同样是表演,收入真的是一个天一地。
这就是名气的差距吧!
“传承这东西,不是光靠喜欢就有用的。”杜老先生拍了拍简季修的肩膀,安慰道:“再说,现年轻人也不爱这个了。有些东西,不被大家喜欢了,不就得被淘汰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