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首先,姜魁想方设法弄来了几本史书。
虽然秦始皇焚书坑儒地时候,各国的史书资料大半损失殆尽,但还是有一些躲过大劫幸免于难。姜魁把记载长平之战以后事情的书籍收集起来,着重究读。其中有不少资料就是在姜魁进山前,由刘子强免费赞助的。
通过史料,长平之战以后发生的几场大规模的战役令姜魁十分感兴趣。首先是秦赵邯郸之战,然后是赵国对燕反击战,这两场大战都是廉颇老将军指挥的经典战役,所以姜魁格外关注。
(邯郸之战之前已有简述,下面就介绍一下对燕反击战,还是老规矩,没兴趣的可一眼略过)
赵国自长平之战败于秦国之后,国力大大削弱。此后不仅受到秦国军队的屡次进犯,而且其他诸侯国亦想乘机侵赵获利,其中燕国入侵的规模最大。
燕国以为赵国大伤于长平和邯郸两战,便以丞相栗腹为将,针对赵国壮者尽没,其孤未壮的情况,于秦昭襄王五十六年,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栗腹为将,领兵60万,兵分两路大举进攻赵国。栗腹令部将庆秦率军20万攻代,自率主力40万攻鄗。
燕军到达宋子(今河北晋县南)后,赵孝成王令上卿廉颇、乐乘统兵13万前往抗击。廉颇分析燕军的来势后认为,燕军虽然人多势众,但骄傲轻敌,加之长途跋涉,人马困乏,遂决定采用各个击破的方略。
廉颇令乐乘率军5万坚守代,吸引攻代之燕军不能南下援救,自己率军8万迎击燕军主力于。
赵军同仇敌忾,决心保卫国土,个个奋勇冲杀,大败燕军,斩杀其主将栗腹。攻代燕军闻听攻鄗之燕军大败,主帅被杀,军心立刻动摇。乐乘率赵军趁机发起攻击,迅速取胜,俘庆秦。两路燕军败退。廉颇率军追击500里,直入燕境,进围燕都蓟(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只好割让5座城邑求和,赵军才解围退还。战后,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假相国。
看完这场对燕反击战,姜魁感慨良多,此战赵军在名将廉颇的指挥下,利用燕军的轻敌和疲劳,赵军则同仇敌忾,对来犯之敌予以痛击,可以说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姜魁分析得出,燕军之败有三:
一,师出无名。燕赵之间关系一向良好,两国几乎没有交过战,故燕兵对燕王攻赵多有不解而多懈怠。
二,燕军分兵多处,希望依仗兵力优势在最短时间内攻占赵地,反而被赵各个击破。
三,燕军将领指挥能力不如赵,而且燕兵作战能力有限,甚至不如赵临时组织起来的下民的作战能力。赵民尚武,且连年同秦作战,百姓熟悉军事,临时组织起来即具备战斗力。
赵胜亦有其三:
一,长平之败后全国悲愤万分。兵法云,哀兵必胜。
二,长平之败后赵为防秦长驱直入,进攻邯郸,赵国已经在最短时间内组织了一支生力军,且连日操练,战斗力颇强,加上燕军分兵作战,胜利在望。
三,赵之将领指挥艺术颇为娴熟,对付秦国尚且绰绰有余,何况是对付燕。
此战过后,一是提升了赵国于七国中地位。二是锻炼了赵军的作战能力,更重要的是恢复了作战的自信。三是增强了赵国的实力和国家安全系数。四是发现并锻炼了赵国的将领,此战中,庞援、乐乘、李牧脱颖而出,让赵人看到除了老将廉颇外,还有更多优秀的将军,赵国的中兴似乎仍有希望。